刷榜,这是一个问题
2012-09-18 08:52

刷榜,这是一个问题

刚刚结束的互联网大会上,网易科技做了一项关于12年互联网的关键词调查,一共提供了10个领域的47个关键词;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内,“刷榜”以23.6%投票当选第二大关键词。

也就是在近几天,关于App Store刷榜的讨论似乎也成为了业内所关注的焦点,一时之间口水纷飞。一位做移动互联网渠道的朋友说法,也许反而能代表这一场论战的形势——“在这个圈子里,谁也不比谁干净多少!”

刷的是什么“榜”?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把概念简单界定下;今天大家所讨论的是“榜”一般是单指iOS平台上App Store内的免费榜单排名,而且很多时候指的是中国区的iPhone免费榜。

有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把Android平台的榜单算进去。这有两个原因:一是Android的“乱世天下”本就没有一个大家都公认的应用商店,榜单的意义有限;同时在这样一个市场里,只要有钱,随便的第三方应用市场都能给一个很久的第一名。

另外,收费榜和收入榜不计入其中,是因为大部分国内刷榜的企业都是为了获取用户关注、行业关注等,同时如果刷收入榜,那相当于自消费,成本过高。

为什么要刷?

在明确了榜的定义后,我想说下“刷”。在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只要有好处,我们就不可避免的面对“刷”的问题,刷榜也是一样。在封闭的App Store环境内,面对数十万的各类APP,马太效应明显,所以官方榜单的意义十分重大。高排名的位置意味着更多的用户关注、更高的曝光,也意味着你比竞争对手在一段时间内更有影响力。当然持续的高排名对创业者而言也意味着你或许更容易拿到VC的“傻钱”。

什么是刷榜?

AppStore的排名因素算法一直是所有开发者都关注的,但这个具体的算法只有苹果自己知道,而且这个算法也一直在调整。根据和一些业内朋友的探讨,大家比较公认的影响一款应用在免费榜单排名的因素有如下几个:下载量(同时和时间相关,越近的下载理论上对排名的影响越大)、用户的活跃(当日打开、当日时长、次日打开、次日时长……)、用户评论+星级(权重相对较小,但架不住成万的评论)、所属类目(Social类、拍照工具等在某些程度上权重较高)、上线时间(相对来说新应用的权重要比老应用高)等。

那么对于开发者而言,短时间内想获得高排名的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获得尽可能多的下载量、评论、星级。即便评论和星级的权重可能相对较小,但在已经做了下载的前提下,顺手评论再打个星的额外成本并不是太高。

在起初的时候,大家获得这些下载的方式相对较为“阳春白雪”,比如投放移动广告平台、获得大量曝光、换量+互推、积分墙,甚至打网络广告、户外广告,亦或是用PR活动吸引用户关注。但这些手段都不可能有直接注册ID、自下载的效率来得快,自此就有了刷榜的概念。从最早的人工注册+下载,到现在已经有专业的软件进行自动化+流水化的刷榜,我们的“小聪明”在刷榜这一细分领域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开发者或投资人要判断某一应用是否存在刷榜,可以使用的工具很多,推荐使用的包括appannie、.appfigures、ann9、app12345等。

刷还是不刷?

今天的刷榜一如当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大家刷Alexa一样,饮鸩止渴。这样的态势不会持续非常长的时间,但要改变这样的局面需要行业的自律,需要第三方的监督,也需要舆论的压力。但这些东西在“真金白银”面前都显得那么脆弱,或许这个行业也要经历“原罪”的阶段。

今天“刷榜”被讨论到极高的高度,我想这事情本身就代表了一些事情;我直观感觉刷榜会在这一波疯狂后回归一些理性,但我也害怕这件事情会一发不可收拾。我真心希望我的想法不是图样图森破。

庄明浩为网易科技撰稿,本站获授权转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