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一不二”到“好的收到”,汽车设计师的这两年
2023-07-05 15:46

从“说一不二”到“好的收到”,汽车设计师的这两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Report 汽车产经(ID:autoreport),作者:杨光,编辑:于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汽车圈做设计的有多牛?


10年前,某合资全球车型在做入华本土化改造时,只因意见不合,两方的设计师竟直接双双撒手走人,最后不得不靠着第三方供应商的救火才草草收尾。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汽车造型团队占据着绝对的强势地位。用某位同行的话讲,人家的核心任务是引导潮流,而非接受别人的意见。


不过随着内卷的加剧,尤其在中国市场,汽车设计领域的“旧规则”也正悄然发生着微妙变化。


比如去年开始,一些新车在申报图公布后竟会迫于网络舆论的压力,将原有设计方案直接推翻,甚至还出现过上市后二次“返工”设计的情况。


曾经说一不二的设计师们,真的在丧失话语权?


说改就改,迫于无奈?


2022年10月,魏牌全新中大型SUV的申报图首次在网络上曝光,不过随之而来的,是网友对其外观设计一边倒的吐槽。


令人意外的是,在随后举办的广州车展上,该车竟以一副全新外观完成亮相。用长城官方的话讲,这是经过设计师与用户共创后推倒重来的全新设计。


修改前后的外观方案


一位圈内资深设计总监告诉汽车产经,这样的操作在以往非常少见,尤其是已经上了工信部申报图后再去改外观,需要很大魄力。


而在他看来,现如今网络上的言论给到主机厂的压力太大了。


“如果终端大家的评价都很差,那么也就没办法制定出一款新车的销量预期,这也会直接影响收益评估,而一旦收益指标达不到,那么在研发阶段就会出现反复修改的情况。”


这位设计总监坦言,过去造型团队往往都是公司里更为强势的一方,但现在中国市场太卷了,不仅设计高度同质化,同时还必须注重客户的感受,所以也只能选择“低头”。


相比于长城激进式的做法,腾势与哪吒为了迎合用户,也同样选择了“妥协”。


比如针对网友吐槽N7胡须状的日间行车灯,腾势直接推出二套前脸造型,让用户自行去选择。


而刚上市不久的哪吒GT则因前机盖上的两撇“眉毛”引发部分消费者的不满,作为CEO的张勇也很快在微博上表示:将听取用户意见,无眉毛版会在四季度推出。



如果说过去几年主机厂通过发布谍照只是用于简单试探下终端的反应,那么放在高度内卷的今天,则已经上升到要不要听取网友意见去推翻某些既定设计的层面了。


从拼能力,到拼心态


这两年,汽车设计师的压力不是大,而是非常大。


“其实现在的开发效率已经比过去提升了很多,快速应对改动也不是什么问题,但重要的是心态上的调整。”一位设计师感慨道。


他说,在不断挑战过去的设计规则与逻辑面前,出现纠结和迷茫是一定的。


不久前某论坛现场,某汽车品牌设计负责人便直言不讳地指出,有些设计到底对用户来说是好还是不好,这不是一个绝对化的问题,但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却有了绝对化的趋势。


他举了两个例子。


隐藏式门把手,明明传统式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的开门,为什么变成要做两个动作,再比如物理按键,真的就不如触摸式的吗?


“我并不认为这些是完全正确的设计,但是有时候你又不得不去迎合这些来自消费者的喜好,哪怕只是短暂的。”


有意思的是,就在数天前,大众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公开表示,大众将逐渐移除触控式空调按键和方向盘按键,因为这些设计已经引起了客户的不满。


大写的尴尬。


不过乐观者认为,设计上的摇摆与反复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智能与新能源化背景下,汽车设计的终极趋势到底是什么,大家也都在不断探索和打磨。


而悲观者则认为,一味地迎合只会严重偏离汽车设计的本质,进而丧失持续创新的动力。


写在最后


最近一位车企朋友吐槽道:


“以前新车的设计评审只到副总那就行,但现在公司一把手也要介入,甚至连主推色都要亲自定。


虽然颜值即正义,但很难讲,这个时代到底是给了设计师们更大的空间,还是给了他们更多的枷锁。


或许这段出自某企业造型设计负责人的肺腑之言,正是当下这一行业的真实写照。


“要坚信,专业设计团队赋予用户设计感知需求的捕捉能力,一定比决策者强多了,很多车企设计失败的原罪多数在决策者。


当下,新能源汽车基于许多同等约束条件下的造型设计,表面上都强调场景化体验、差异化创新、多变化空间等设计思路,但实际呈现出的设计效果都很同质化,卷得厉害。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都听从各部门打合的,基于决策者认知的现有竞争对手的上市量产且销量不错的车型策略进行创意设计,但却忽略了竞争对手也在不断迭代换新,此时就已埋下设计前瞻性上滞后的伏笔。


汽车设计领域唯一要改变的,是让设计回归设计师担责的正道,不想冒险给设计师进行设计冒险的企业决策者,才是最大的冒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Report 汽车产经(ID:autoreport),作者:杨光,编辑:于杰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