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周报-消费】让人看不懂的充电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限免 2017-04-14 18:01

【周报-消费】让人看不懂的充电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共享充电宝

 

短短半个月不到,共享“风”把充电宝吹起来了,本周二(4月11日),随着Hi电完成千万元天使融资后,有媒体统计:过去10天,共享充电宝领域完成5起融资,金额近3亿人民币。

 

另有超过10多家共享充电宝项目正在找融资,而曾投资滴滴、ofo等明星项目的投资人朱啸虎、王刚,以及IDG、红点等知名风投机构均已在共享充电宝领域出手,相信此时此刻,有部分正在死亡线上挣扎中创业者,正把共享充电当做另起炉灶的曙光。但也有不少人并不看好共享充电这样的项目,用虎嗅研究总监Eastland的话说,“共享充电宝是筛选弱智VC的标的。”

 

如何理性的看待共享充电?本期周报,虎嗅就为各位会员解读一二。

 

  • 虎嗅观点:

 

1.    机会:比共享单车更低廉的制造成本、运营成本,是充电宝成为新风口的复制条件。


“意淫”共享充电宝的市场空间大的依据,主要国内12.86亿手机用户,手机普及率达94.5%(工信部数据),单季国产手机出货量都在千万部以上,仅存量,已让共享自行车无法超越。在制造成本方面,一辆自行车最少也要在300元左右,而一个充电宝的制造成本都能控制在50元以内,自行车还有维修、运输、更换部件等运营成本,还有潜在被破坏、丢失的风险,而充电宝只需要日常蓄电维护

 

2.   未来想象力: 以租代押,引入征信,“挂羊头,卖狗肉”的金融买卖#投资人未来的盘算#


这个论点要从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进行解读,就目前而言,尚未有明确的答案,尽管有人不看好这个方向,但投资人不是傻子,共享充电应该有其商业想象空间,虎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总结(如图)

 


还原到三大服务场景中,用户不同停留时间、不同流动量情况,对共享重复充电的需求也点存在差异。单店消费服务场景向公共区域场景延展中,面积扩大同时人流扩大,充电宝也从台桌式向箱柜式过渡,盈利模式可以从租赁收费,向会员、CRM、广告金融等方向衍生。


与共享单车类似,要享受共享充电宝的服务,必须交押金或者用芝麻信用做抵押,背后是金融生意,而充电可以作为一项免费服务,留客的同时通过CRM、折扣券促销等方式来增加消费,成为一个B2B2C的生意,趋势是台式充电宝免费,大柜式充电宝衍生广告……

 

3.    存疑:共享充电宝帮助商户提升用户体验,是伪命题。


共享充电宝2B的进展程度是“附加值”提现,提高商户的用户体验听上去名正言顺,但细想下来,并非如此。给到店用户提供免费充电,并不是什么高成本事情,而一般的餐馆、咖啡厅仅提供前台代充,或座位角插座,商户不care充电宝,那是因为他们更关注“翻台率”,希望用户吃、喝完就走,理想的单客服务时长控制2小时以内,特别是高峰期,餐座资源更为稀缺。


大面积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由提供充电服务,难免出现“羊毛党”拉低商户的经营翻台率。由此可见,商户愿意接入共享充电宝的动力,必然要更增加用户到店消费金额、消费频次相关,这样正是观点二的想象空间,例如通过租借充电宝来完善商户的CRM体系,借此提高复购率。

 

4.   竞争门槛不高: 共享充电宝挡不住山寨来袭,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或伺机而动。


淘宝上几十元的充电宝DIY组建触手可及,共享充电宝并没有在制造端有多么轰烈革新,仅是营销和移动产品上互联网化的改造。这和共享单车不同,共享单车从车轴到踏板、刹车片拆解开都有近百个零部件,供应商分工明确,而主机厂商品牌江湖地位明显,所以我们可见摩拜、ofo等各共享单车平台在工业设计、加工制造商都挑知名度大的自行车厂商代工,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是比较明显的。


而共享充电宝,仍处于珠三角一带山寨工厂的天下,等到新风口变大时,难免会有山寨充电宝的共享扑卷,同样像小米、华为等国内知名手机厂商,也会看时机,在原有的充电宝业务上做故事,当然对国产手机厂商而言,“醉翁之意不在酒”。

 

5.   行业潜在风险: 急速充电、无线充电会是共享充电宝的竞争壁垒。


众所周知,手机的正常充电时长(满电)在2.5小时左右,这也就是影响翻台率的慢性因素,要真正实现“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急速充电技术的运营是关键。而在人流密集,流动性大的场景下,点对点的充电模式显然落后,要实现“多端链接”充电,无线充电技术则是解决方案。

 

其实三星、索尼、德州仪器等公司,已经在充电技术方面继续突破,显有成果,比如通过WiFi、核磁共振、超声波等技术来实现无线充电,只是当前这类技术多运营于医疗、新能源车领域。共享充电宝要进行改造普及,相应的扩张成本势必会增加,因此在跑马圈地的时期,粗放型市场份额比技术含金量更重要。


特别是技术升级,等手机电池蓄电能力越过24小时这个硬性门槛,这个行业的空间会被大大积压。

 

  • 行业速览

 

有媒体统计,过去10天,共享充电宝领域已完成5起融资,金额近3亿元,代表性融资事件有:

 

3月31日,Anker街电宣布获得由IDG资本、欣旺达领投的亿元级别A轮融资;同一天,小电科技斩获金沙江创投、王刚领投的数千万元天使投资。

 

4月5日,来电科技宣布获得2000万美金A轮融资,由SIG和红点中国领投,九合创投和飞毛腿董事长个人跟投,系迄今为止行业最大金额;同日魔宝电源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

 

4月10日,Hi电宣布公司已完成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

 

相信以上报道只是掀起共享充电宝“赛道战”的开场信号,小电、街电、来电、X电……后续“百电大战”一触即发。



文章:《为什么说顺丰错过成为更伟大企业的机会》

作者:xinning370


尽管顺丰借壳上市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如愿以偿。上市后的顺丰便以4个连续涨停来助力其创始王卫身价超越马云,草根逆袭的神话再次上演,不过随后顺丰股价又陆续回落。


3月顺丰发布了首份年报。去年顺丰控股营收574亿,同比增长21.51%,净利41.8亿,相比2015年的11亿元,同比增长279.55%,扣除12.3亿元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只增加了10.2亿元,利润增幅变为62.85%。


繁花似锦背后,核心业务增速有限,其他业务仍然亏损。财务调整和业务剥离都是一次性的,未来的增长要回归其基本面。支撑高估值需要高速增长,而顺丰首份年报似乎没有给出答案。虎嗅作者xinning370是一位资深物流行业创业者,他对顺丰与伟大“插肩而过”的瞬间进行了分析——


王卫在2013年统一内部思想后,立刻从三大方向着手:1)建设电商快递产品和仓配网络;2)切入生鲜、冷运、汽配等垂直市场,3)自己干电商。如今电商特惠导致利润率跳水,被迫放弃。仓配业务2016年增长25%仅为同行一半,也算失败。生鲜、冷运没有迎来市场大爆发,难以盈利。顺丰优选不冷不热,嘿客成为一时笑谈。

         

顺丰切入电商件失败原因在于:忽视电商件的本质,高估了服务和品牌的作用,想在B2B(商务件)同一张网络上嫁接电商物流,以致从未将电商件成本降至通达系的水平。为支持商务件的快速、安全、稳定、响应及时、售后等优势而大量配置的资源,对电商件是巨大浪费。


结果就如顺丰所经历的,不借助大网推动不了,一旦混网经营,电商件成本无竞争力,商务件质量和盈利被拉低,品牌和价格体系出现混乱。这是基因的问题,也是抉择问题。顺丰没彻底转型的必要,也未必打得过通达,且存在大量风险,穿鞋害怕光脚的,如何下得了破釜沉舟的决定,失败是必然的。


没人会质疑顺丰是一家伟大的企业,Dick是令人敬佩的创业英雄,熟悉他的人都为其个人魅力折服。无论自营还是发展航空,都先人一步,战略眼光卓越,打败了EMS成为商务件当仁不让的霸主。可惜在电商件上出现疏忽。初期低估了电商的战略价值,关键时刻因迟疑不定致机遇流失,为了弥补又进退失据反加剧了困境。最终便错失了原本可成为更伟大企业的机会。

       

今天的顺丰尽管高享两千多亿的估值。光鲜亮丽的财报难掩隐忧:B2B商务件收入和利润增长滞后;在最热闹的电商市场被边缘化。这影响顺丰长远增长,也将决定顺丰行业地位。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希望顺丰高层能带顺丰走出困境吧。



本周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投资,文娱行业可以关注一下。人人影视拿了一轮,资方众多,但金额未透露;网易云音乐拿了7.5亿人民币的A轮。其他引人注目的,还是不可描述的共享充电宝。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妙投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妙投APP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