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该不该投60+教授?
2023-09-27 07:43

投资人该不该投60+教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芳博士(ID:Doctor-Fancy),作者:芳博士,原文标题:《不投60+教授,是我“幸”,是你“不幸”》,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父亲是60+的合成生物领域教授。


在前两年合成生物赛道火热时,也有一些投资人朋友找过来,鼓动我父亲创业,还让我当CEO(业内确实有不少上阵父子兵的创业项目)


但最终都被我婉拒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适合当这个CEO。而60+教授没有找到合适CEO之前,不适合创业。


至于我为什么不适合,或者说什么人适合担任科学家的CEO,我下回分解。


这篇文章,我主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投资人该不该投60+教授”?


一、年龄不是投资的唯一变量


之前我写了一篇文章《生物工程创造美好生活,教授创业“失去”美好生活》


文中写了一些我认为不适合创业的教授的共性。


第一条就是“年纪较长、体力精力跟不上,又没人搭班和接班”。


提到了60+创业的教授们的辛苦和不易,需要年富力强的商业执行人来“抓落实”。


如下图:



文章发出后,有几位投资人朋友向我表达:“看了你的文章,我们觉得确实不该投60+教授。”


这……我感谢大家对我观点的重视,这是我的“荣幸”。


但“不幸”的是,我并不认为“60+的教授不该投”,而是认为“没有任何搭班或者接班人的60+教授要谨慎创业”


如果用创始人年龄就可以轻易判断一个项目该不该投,只能说,投资就像列个一元方程式一样简单,机器都能比人做得更好。


就像当初互联网投资热潮时,一些投资人表达的观点(或者是被误解的观点)


“我们从来不投30+的创始人”,或者,“我们只投90后的项目”。


我就很想吐槽,怎么,29岁创始人能投,30岁创始人就不能投,你当在这划及格线呢?


同理,60+教授不能投,59岁教授就能投,又有什么依据?


年龄不是投资的唯一变量,甚至都不应该是主要变量。


否则任正非、李嘉诚、巴菲特等几位老爷子,早就该下岗了。


二、60+教授有什么优点?


60+教授的最大缺点,可能就是体力、精力不如相对年轻的教授了,或者比不过年轻时候的自己了。


在商业方面的认知和实践不足,是所有教授的问题,也不局限于60+。


但因为这个年龄而忽略60+教授的优点,那真是你之“不幸”。


第一,谁比60+的教授们更坚韧而执着?


60+的教授,通常都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浩劫、恢复高考、砸掉铁饭碗、改革开放等等重大社会事件的磨砺。


TA们可能经受过“臭老九”的评价,TA们在“搞原子弹还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忍受着清贫,但依然埋首于论文、实验室之中,内心执着而坚韧。


科技的发展,是充满挑战的曲折道路,离不开这样的执着与坚韧。


同样的,科技创业,越是高技术壁垒,越是充满不确定性。


试问,我们这些年轻知识分子,哪一代比60+教授们更为执着与坚韧?


第二,谁比60+的教授们更有创业的底气?


除了还在争取院士殊荣的个别翘楚,大部分60+教授已无需花更多时间追求学术成就。


TA们该发的文章发了,该申的课题申了,该有的荣誉有了,已具备了充分的社会影响力。


同时,已毕业或在读的学生群体庞大,人才储备充分。


从经济条件上,车房不缺、儿女成人,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一旦60+的教授们想创业,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在技术的研发而非学术的精进上。


而年轻的教授们,得花大量的时间上课、发文章、申课题、招学生……


很多高校院所都采取“非升即走”的制度,大学老师早已不再是“铁饭碗”。


同时,上有老下有小(未婚的还得忙于相亲),要买房买车,维持体面的生活。


“青椒”这个词,正是指代焦虑的青年教师。


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的心血管病患病率为25.5%,抑郁焦虑(包括单纯抑郁、单纯焦虑、混合抑郁焦虑)患病率为28.8%,48.6%的科技工作者失眠。


相比于内忧外患的年轻教授,60+教授更拥有创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底气。


第三,谁比60+教授更在乎研究成果的落地?


60+教授们在某个细分领域的研究通常超过30年,TA们非常希望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能够产业化落地,这是人生的使命。


拥有使命感的创业者,更值得长期投资。


TA们不容易受短期利益的诱惑,或者眼前困难的挫败。


换言之,60+教授们比投资人还渴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得商业成功。


TA们赌上的不单是宝贵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更有这么多年的学术声誉。


结语


很多教授的大名,是我从小就听父亲说起,并听着TA们的故事长大的。


我也发现,无论是资深教授还是年轻教授,都越发重视产学研的结合与落地。


这不仅是合成生物领域发展和投资的契机,更是我国科技进步的动力。


如果因为年龄这个单一变量,而错过好的项目与发展势头,那真是偏见带来的不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芳博士(ID:Doctor-Fancy),作者:芳博士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