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滴灌通彻底火了
2023-10-24 16:30

只能说滴灌通彻底火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张楠,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滴灌通这个投资平台的性质和法律依据,以及其所宣传的普惠金融是否属于金融创新还是高利贷。文章指出,虽然宋向前的言辞激烈,但他的出发点是提出问题和辩论,而不是炮轰。文章还提到了宋向前和滴灌通创始人李小加在打破旧体制、建立新秩序的诉求上的共通之处。

• 文章探讨了滴灌通的投资模式和法律依据,引发了社交媒体和投资群的热烈讨论。

• 作者认为宋向前的言辞激烈并不代表他情绪激烈,他的出发点是提出问题和辩论。

• 文章指出宋向前和滴灌通创始人李小加在打破旧体制、建立新秩序的诉求上有共通之处。

宋向前又“开炮”了,这次的对象是前港交所行政总裁创办的滴灌通。


宋老板发的内容很长(没分段要逼死强迫症的节奏),我先贴在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逐句看看,懒得看也不要紧,我帮大家总结一下这条朋友圈的要点:


1. 滴灌通到底是什么属性的投资,非股非债抽店铺交易流水的模式到底有没有法律依据;


2. 滴灌通所宣传的普惠金融,到底是属于“金融创新”,还是打着创新旗号的“高利贷”。



后续老宋还在跟人继续掰扯,语气有点上头。




这个话题在一些社交媒体和投资群中讨论得也挺热闹:  


有站老宋的,觉得滴灌通确实有一些说不清讲不明的意思;


有些则力挺滴灌通,觉得宋向前是被抢了生意“急眼”了;


有些则顺道“普法”——滴灌通跟商户签的就是最普通的联营合同,法理上有依据,而且利率也没超过20%。


要我说,投资圈这两年瓜太多,群众们吃起瓜来已经熟门熟路了,但凡有篇小作文发出来,很快就能在圈内传开,更别说宋总这次指责滴灌通的态度激烈,用词严厉,确实有点像吵架。


但我觉得这里边有个误区,网上的帖子“言辞激烈”,就一定能代表发言者“情绪激烈”吗?这个真未必。


首先应该承认,语言作为介质,表达能力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心里想的,嘴里说出来的,和写出来的字,通过语言、文字的转化,必然是要变形的。另外,网络舆论场这么大,人们在发表意见的时候,即便出发点不那么激烈,也不自觉会把情绪提上来,把话说得重一点,希望听到的人更多。不然,你看看我的编辑编出来的那些鸡血标题吧。


所以我认为,宋老板出发点并不是在“炮轰”,而是想提出问题,进而辩论。这在开头很清楚,“得罪人也要请教一二”。


此外我觉得,现在公开出来发言的老板是越来越少了,宋老板愿意实名站出来,提出问题,本身就值得鼓励。


而且我认为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是动辄分析动机,比如“抢生意”这种观点,你又不是宋向前肚子里的蛔虫,就说加华和滴灌通都做消费赛道吧,但双方业务有没有重叠?凭啥就直接诛心下定论呢?


所以别着急给宋向前扣帽子,也别着急给滴灌通下定论,大家都把事实摆出来,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真理越辩越明。


业内人给“普法”,聊聊滴灌通到底是什么模式,话题讨论到这个地步,算是对路了。比如我司一位编辑老师对滴灌通和加华都比较了解,TA也告诉我,以李小加的阅历和专业能力,其实在创业之前就把所有的商业模式、法律依据这些基本问题想得八九不离十了,不太可能在老宋指责的问题上有漏洞。


当然了,一个创新产品,是否有法可依,或者说是否在“法无禁止”的范畴内。这个是非常有辩论价值的。


再比如我也想给个观点,可以查查联营法再找律师咨询一下,后面详细了解一下滴灌通的运行模式,再严谨一点的话,找一些拿过滴灌通投资的商户,问问利率大概是多少,为什么拿滴灌通的钱这些问题,其实也不算太难。


但我觉得重点真不在这儿。


两年前,我司发过一篇加华资本宋老板的文章,开篇就是他那句可以说是自嘲的话,“很多人说老宋这人很孤傲”。至于“孤傲”的原因,宋向前自己也解释了,“很多同行不理解老宋,经常写文章振臂高呼,讲很多逻辑,这么多年只出手一点。”


有趣的是,今年4月,我司又在同一个栏目下,发了篇关于李小加和滴灌通的文章。两篇稿件通篇读下来,让我觉得宋向前和李小加居然有某种共通的地方。


就比如宋向前反感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规模、数量,以此为导向的所谓金钱运动。LP喜欢这个逻辑,IRR越高,DPI越高,赚钱越多、出手越多,中国的机构现在都是一样。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大多都是套利,长久而久,机构就以利润为唯一目标,result orientation。”


李小加呢,谈到为什么做滴灌通,他说“传统金融模式的基础逻辑,不是底层出了什么事,而是顶层的钱互相怎么看。实际是一群非常sophisticated、教育很好的人在做‘大妈的事’,互相跟风。但你不能怪它,任何一位参与者,不管再牛都斗不过潮流。”


看看,这两位在打破“旧体制”,建立“新秩序”的诉求上其实是一致的,只不过选择了不同的实现路径。 


加华资本十几年前成立,一直用自己的标准和眼光筛项目,卫龙、喜茶再火,在投资圈再热,只要估值高账算不过来也不投,“这个行业大多数人从事的是趋利运动,他们的逻辑是一致的,彼此都很理解,看到对方就是看到自己,但看到我就是个格格不入的人。”


滴灌通呢,是最近几年才成立的公司,作为港交所前执行总裁,大概是看惯了金融市场“做局”“操纵”,总结下来就是100年的金融体制居然没有任何进步,这让他接受不了。


“PE不行了咱就PS,PS不行了就PB,而公司运转没有任何问题,这完全是个数学游戏。一堆人假装在干什么事似的,我其实已经不关心了。”


搞投资嘛,短期随大流可能是安全的,这么看,宋向前和李小加其实都算圈子里的“另类”,虽然不容易被人理解,甚至引起反感,不过你要真的“长期主义”,没有点自己的东西肯定没戏。


木心有句话我一直记着,“学问、本领,就看你的观点、方法。无所谓正确不正确,只要有观点、方法,东西就出来”。


这道理简单,做起来却是极难,谁对谁错我不知道,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两位老板都“有点东西”。  


现在一个朝着另一个提出了疑问,也不是坏事儿,把滴灌通摆在台面上,无论是批判或者学习,至少让圈内人都审视一下。


而且,滴灌通现在是彻底地火了,你说中国金融市场、投资市场有多久没出现过这么火爆的新产品了?从“高大上”的创始人、商业模式到极其“接地气”的地推策略,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再加上一级市场目前消费赛道的处境,我听说有不少顶级VC的投资人都跳到了滴灌通,滴灌通也接住了,据说增速快,地推猛,用的团队,瞄准的市场,甚至用的FA,都是原有一级市场的体系,也难怪引起PE/VC圈这么大的关注。


而这背后切中的需求是什么,真需求还是伪需求,产品逻辑有没有漏洞,这些问题,还真值得好好辩一辩,这才是正经应该“占用公共资源”的命题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作者:张楠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