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挑剔的味蕾,在茂名都能得到满足
2023-11-15 17:47

再挑剔的味蕾,在茂名都能得到满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曾思怡,编辑:黎广,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照着念一次《报菜名》,即便是个普通人也能对中国美食说上个子丑寅卯。


但对当地美食爱好者而言,没有哪里的人像茂名人一样可以一口气说上半小时:从早上3块钱一碗的捞粉,到晚上花样繁多的糖水;从夏天香甜可口的荔枝、龙眼、波罗蜜,到秋冬肥美平价的各式海鲜;从一勺香油唤醒所有味蕾的奇妙,到大道至简的烹饪方式……


这座位于中国南部的广东滨海城市,不仅用绵长的海岸线吸引了许多游客,还凭借着各式美食俘获一众食客。


食在茂名


“秋天来茂名,最不能错过的就是蒜蓉生蚝!”


柯柯是土生土长的茂名人,也是一位专职探店的美食博主,提起当下茂名什么最好吃,她不由得侃侃而谈。


眼下正是生蚝大量上市的季节,深谙当地时令美食的茂名人,往往会在晚饭一小时后呼朋唤友,前往餐馆、大排档或小吃街,点上一大份鲜美又平价的蒜蓉烤生蚝,再搭配几道荤素菜品,敞开肚子吃个痛快。


△鲜美正当时 曾思怡/摄


但也会留些肚子给糖水店。茂名化州糖水品类丰富,既有大众化的水果捞、烧仙草、双皮奶,也有当地人或糖水重度爱好者才涉猎过的品类,如手工籺仔、芒果雪梨膏、椰香黑糯米、下火王……有人一两碗算吃得节制,有人点上三五碗才能尽兴。


不过对于茂名来说,美味绝不止这一时。每年5月份,荔枝成熟时,其他各种水果都不得不为其让道,而作为全国荔枝产量最大、品种最出名的产地茂名,也自然成为食客们的目光聚焦之处。


这里的荔枝品类多、口味好,妃子笑、白糖罂、糯米糍、桂味、挂绿、仙进奉、黑叶、槐枝……不同品类的荔枝在相貌、滋味和吃法上有所差异,根据成熟时期的不同,在当地甚至自成一套广为流传的荔枝食用“方法论”。


到了七八月份,又是茂名龙眼集中上市的季节。剥开圆圆薄薄的果壳,一股龙眼的香味扑鼻而来,白色的果肉香甜浓郁,叫人吃得停不下来,全然顾不上上火。


7月份左右大量成熟上市的还有木菠萝,果肉金黄、果香四溢,一个足有近十斤重,就算是一家人也要花几天才能吃完。而且木菠萝果期更长,可以延续至每年11月,这也为当地糖水铺长时间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果肉。


当然也有诸多不受时令限制的美食,捞粉、香油鸡、鸭粥、牛杂……这些美食往往就藏在那些装修简单的街边老店,吸引着市民一再回头,也让有意尝鲜的游客直呼惊艳。


如果说茂名是在一年四季的轮回里变得越来越典雅,那茂名人就是被一年四季的美食,滋养得越来越嘴刁,这刺激着他们在美食的道路里,不断探索。


被美食带火的城市


茂名美食十根手指数不过来,其中的一个典型就是荔枝。


从产量来看,全国每5颗荔枝就有1颗来自茂名,同时当地还发展荔枝加工业,实现荔枝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可谓“全球荔枝第一城”。


这也让食客们先食荔枝,再识茂名。甚至在每年荔枝成熟时,游客们不惜跨越千百公里赶往茂名高州吃荔枝也成为一种风潮。


但树上摘的吃法单一,地处中国南海之滨,茂名有着长达180公里的海岸线,沿线美景串联成珠,每年夏秋之季吸引来大量游客。此外,每年8月茂名迎来开渔期,大量鲜美海鲜平价上市,也促成一轮旅游热度高峰。


而这么一个滨海之城,淡水养殖的罗非鱼竟然是当地美食的另一张名片。


在盛产罗非鱼的茂名长大,柯柯熟知罗非鱼在当地的各种烹饪方式。


首先是烤鱼,先加酱料腌渍入味,接着入锅煎炸,最后配以调好的酱汁、小料,边烤边吃,鱼肉紧实少刺,既保留自身鲜美,又浸入调味品的咸、辣、麻、香,可谓色香味俱全。


也有的将罗非鱼切薄片打边炉,配着调好的葱姜酱料,口感酥脆香甜,这种吃法最适合冬天。


家庭式做法则多为加入姜片煎熟,或直接上锅蒸熟,“放姜片煎做法简单,既完美地消去腥味,又保留了浓厚的鱼肉味,光是盘里的鱼汤浇饭就能让人食欲满满”。这样的美味,在茂名只需要5、6元/斤。


罗非鱼不只满足茂名人的胃。


自上世纪60年代茂名引进罗非鱼养殖以来,当地政企在品种培育和产品深加工持续发力,不仅在品种改良方面多次取得突破,还拓宽罗非鱼产业产销对接渠道,推动罗非鱼产业转型升级,将罗非鱼以多种形式输往全国甚至全球消费者的餐桌。


当前,茂名罗非鱼养殖面积约30万亩,年产量达20多万吨,产能约占全省1/3、全国1/8、全球1/12,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


这仅是茂名以美食带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茂名以“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即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和罗非鱼以及预制菜)为抓手,着力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推进“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全产业链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茂名这“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总产值达422.8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86.89亿元、第二产业158.61亿元、第三产业77.35亿元,从业人员58.9万人,带动农户年增收1.2万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曾思怡,编辑:黎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