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还有大地震?日本人如何在摇晃的大地上生活
2024-01-14 06:00

未来还有大地震?日本人如何在摇晃的大地上生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览扶桑(ID:sjcff2016),作者:吴从周,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经历一次大地震后,对未来南海大地震的担忧以及日本人如何在摇晃的大地上生活的故事。

• 🌊 在南海海槽大地震发生的概率不断上升,日本人对未来大地震的担忧越来越增加。

• 🏢 大地震对日本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影响巨大,需要做好准备和防范措施。

• 🙌 在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面前,尽心尽力于当下才是人们可以获得的确定。

2024年1月1日午后四时许,我和太太正窝在家里看电视剧。火炉吹着暖风,瓶里的蜡梅全数熏开,猫在地毯上瞌睡,平静的元旦下午。地板突然抖动了一下。平常附近有大车路过时,老房子的地板也会颤抖几下,因此全未在意。然而随即地面又左右缓缓摇晃起来,如起风天的船,桌上的书在晃,瓶里的花在晃,猫也惊疑地起身,地震了。


太太说,不像是京都南部时不时的小震,时间有点长,怕是不寻常。犹豫着钻到桌下避难,四目相对,听到砰的一声,是楼上什么东西倒了。果然不寻常。


手机的地震警报没有响。“不会是南海大地震吧。”太太说着,用手机查了地震速报。“能登半岛,七级地震。”不是南海,可以从桌子底下出来了。


能登半岛在北陆尽头,松本清张《零之焦点》的舞台,日本海上耸立的断崖绝壁,印象奇崛。京都距彼地两百多公里,只是震感波及。我没有怎么经历过地震,太太却说这是她十多年来经历的地震当中感觉相当不妙的一次,因为晃动缓慢而悠长。


我多次听她说过京都过去十几年间所感受到的地震,据说只有两次最可怕——2013年4月13日清晨五时许的淡路岛地震,她从睡梦中被晃醒;2018年6月18日上午八时许大阪府北部的地震也很严重,架上书籍震落不少。至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京都几乎没有震感。


我们开始看新闻,NHK播音员用严肃的语调反复说:“刚刚能登半岛发生了7级地震,气象厅已发布大海啸警报,请沿海居民立刻避难!不要踌躇,不要看电视,请立刻去高处避难!”这是311大地震以来第一次发布的大海啸警报,气氛非常紧张。


次日清晨,出门碰到邻居大爷,他先是感慨元旦就发生大地震,实在让人心情沉重。又淡淡地说,不过地震呢,什么时候发生都不奇怪。京都未来最需要担心的是南海大地震,这是一定会发生的大地震,我们应该早早做好准备。


随后几天,灾区的新闻和视频画面密集涌来,死亡人数也一路上升,大字印在报纸头版,触目惊心。大地震对老龄少子化程度严重的能登半岛打击巨大,一周多时间过去,伤亡数字仍在更新。大阪的著名户外品牌montbell向灾区免费借出帐篷(这是他们2016年熊本地震发生后也做过的事),各商铺结账处摆出了能登半岛地震募捐箱,东京都与京都府宣布向石川县受灾民众免费提供为期一年的公共住宅……


跟本地人见面,大家谈起地震,无不提醒一句注意未来的南海大地震,也会回顾一番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那场大地震中心在京都西南百余公里的兵库县淡路岛,震度7.3级,各地死亡6434人,伤者四万有余。京都震度5级,一人死亡,49人受伤。在京都人的记忆中,这是最近的一次大灾,提起来都心有余悸。


“当时正在朋友家的四楼打麻将,那个房子盖得又细又高,晃起来特别厉害,一桌子麻将呼啦一下都飞出去啦。”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跟我回忆。


震中在京都的大地震并不多见,最近的一次是1830年的文政京都地震。据史料记载,八坂神社和北野天满宫的石灯笼尽皆坍塌,伤亡千余人。之后,便是在地质上承平190多年至今。“京都本地不会有大地震”的想法,虽然基于某种迷信不可公开言说,在本地居民那里也是心照不宣的自信。


京都市防灾中心的安全教育看板上,提示南海大地震必然发生的风险,吴从周/摄


然而,将来的南海海槽大地震或许除外。媒体上时不时能看到关于这场未来“巨大地震”的新消息,各地政府网站的防灾对策中,都有针对南海大地震的专门页面。至于相关出版物,就算说不上汗牛充栋,也覆盖了从学术著作到漫画绘本的各种品类。


南海地震相关的出版物,网站截图


从日本东海到九州南部,板块的边界形成南海海槽,每隔100到150年,这块活跃的交界带就会发生大地震。最近一次发生于1946年,称为昭和南海地震。此次地震死亡和失踪1443人,万余房屋被毁。由此时间推算,2030年前后,大地震将再次发生。


2001年,日本设立了“东南海、南海地震专门调查会”,经过多年考察研究,终于在2012年4月和8月分两次发布了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模型研讨会报告,披露了从震度分布、海啸高度到灾难波及区域的各种预测结果,之后又不断更新模型的预测结果。


简而言之,最终作为防灾政策基础的设想是:一旦南海发生巨大规模的地震,震度超过7级,高达10米的海啸将席卷日本太平洋一侧沿岸,死亡人数或将超过32万人,经济损失220兆日元,相当于全国两年的财政预算支出。具体到京都,根据推算,震度也在5、6级之间。最坏的情况下,预计死亡近千,伤者过万。最叫人体会到紧迫感的,是不断更新的地震发生概率预测。从70%到80%,再到90%。


除开南海海槽大地震之外,日本关于地质灾难的可怕预言还有两个:发生在东京的直下型地震,以及富士山大喷发。更糟糕的,是其中两样或者三样同时发生。据科学家预测,这并非没有可能。一定会发生、只是不知何时发生的巨大灾难,是一亿多日本国民时刻体会的宿命感。


在网上,确实有不少逃离日本的讨论。移民公司也在借着避难的名头,推广如何处置日本国内财产、如何在海外落脚的服务。有些还列出了选择避难目的地的要点:一是不能经常有自然灾害,二是经济发达程度需与日本相当,三是治安状况也最好与日本相去不远。


如此一来,新加坡就成了最受欢迎的移民目的地之一:自然灾害不多,经济发达,治安也很好;同时,离日本不太远,方便随时回家。其他可选的对象就寥寥无几,加上语言不通的麻烦,甚至不如哪儿也不去,在未来的大地震里碰碰运气。


有日本网民表示,日本确实不是舒服的地方,冬天很冷,夏天比热带国家还难熬。经常刮大风,还有地震。但日本也有优点,比如水好喝。日本美食若没有日本的水,恐怕做不出来。因此,“为了逃避未来的自然灾害而决定的移民,应该三思而后行”。


再看这些年日本移民的数据,为了躲开未来十来年间可能爆发的灾难,决然而走的人大概并不多。当然这跟日本国民的经济状况也有关,并没有那么多人拥有说走就走的自由。


也有一些人对南海大地震的预测不以为然,最有力的质疑之一指向预测模型的科学性。官方公布的预测报告是基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时间预测模型”,该模型假设地震引起的地质变动会释放出地震能量,在下一次地震发生前,需要很长时间来积蓄,因此可以根据时间周期和地质变化测量记录来预测下一次地震何时发生。


在一些学者看来,这种过于有规律可循的预测不过是基于人类短浅的经验,在复杂的自然面前犹如朝菌蟪蛄的妄念。由此推算出来的概率,不管是70%,还是90%,都多少存在对公众的误导和恐吓。


不过,大多数这些批驳的意见都没有忘记提示:他们所批评的是对地震的预测,以及对预测的确信。换言之,他们批评的是“预测”这一行为。而他们所大力主张的恰恰是地震不可预测,因此更应该警惕,做好灾难随时降临的准备。


至于建筑如何防震、家庭如何储备防灾物资之类,在日本都是老生常谈。京都大学地球科学教授镰田浩毅专注研究地震和火山喷发,前两年出版了一本书,题作《在摇晃的大地上明智生活》。他相信南海海槽大地震是一场必然到来的巨大灾难,将以2035年为中位数,正负5年间发生。在那之后几个月或几年中,已经被岩浆填满的富士山也肯定会喷发,两重灾难叠加,使日本政治和经济停止运转。


《在摇晃的大地上明智生活》


这本腰封大字写着“日本没有安全地带”的书中,大部分篇章都在阐述地震和火山喷发的科学知识,以及如何认识危险,但在第六章和第七章,他列下了这样的标题:“接受落空”“比起喜欢的事,能做到的事更重要”“享受人生中遭遇的偶然”“空隙中才有真正的乐趣”“读书才是最好的学习”。


在他看来,地震的预测是推演的概率、计算的结果,但实际上灾难随时可能发生,“可能在今天,可能在明天”。面对这种巨大的不确定,只有尽心尽力于当下,才是人们可以获得的“确定”。


平常散步时,我和太太经常路过京都大学农学部北侧一条小路。小路蜿蜒幽静,沿路南边是一条长长的斜坡,落差三四米,坡面平滑,草木丛生。其中有一丛八月炸,我们总在观察它何时开花,何时挂果,但果实总是在成熟之前消失不见,不知道是被鸟吃掉,还是被谁摘走。


花折断层经过的小路,吴从周/摄


久居此地的太太熟稔本地地理,告诉我说,那段斜坡叫“花折断层”,从滋贺县琵琶湖西边的山脉中延伸而来,一直到京都大学附近,全长47公里,是京都最显眼的地质断层。如果从大文字山往下眺望,可见吉田山也在其中。在花折断层的南边,到更南边的伏见桃山,是桃山-鹿谷断层,沿着它分布的有世界文化遗产银阁寺,以及永观堂、金戒光明寺和南禅寺宏伟的三门。


再往南,是沿着宇治川横向延伸的宇治川断层。而在京都市西边,则分布着光明寺—金原断层和樫原—水尾断层。它们都是过往大地震的遗迹,比如标高一百多米的吉田山正是花折断层末端的隆起。在未来不可预知的某个时候,这些东西南三面包围京都的断层地带,都有再次发生大地震的可能。


日本国土地理院公开的断层带地图局部


我在京都市的官方网站找到了《地震被害想定》的预测数据。如果花折断层为中心,发生震度7.5的地震,将导致3300~5400人死亡,111900~163400人受伤。“最坏的情况”“最严重的破坏”,类似的语句,在文档中时时可见。原来灭顶之灾就在脚下,只是暂时相安无事而已。我们决定买一顶大帐篷,检点防灾物资,有一台发电机就更好了。


(“一览扶桑”是日本笹川日中友好基金在中国的推广公号,基金从1989年开始,运营了医生培训、媒体人访日以及中日学者交流等项目,在日中两国均获得了重要的影响力。本公号致力于展现项目成果,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两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相互交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览扶桑(ID:sjcff2016),作者:吴从周(前记者、编辑,杂学爱好者),本文为作者原创稿,原题《传说中的南海大地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