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三起事故,日本的机场怎么了?
2024-01-18 13:03

半个月三起事故,日本的机场怎么了?

本文来自:时代周报,作者:马欢,原文标题:《半个月三起事故,均与人为因素有关,日本的机场怎么了?》,题图:1月2日东京羽田机场飞机相撞事故,来自视觉中国


日本机场,又出事了。


据CCTV国际时讯报道,当地时间1月17日早上,一架在福冈机场降落的韩国济州航空波音737客机在滑行过程中偏离出滑行道,误入其他区域,最终被牵引车拖至停机坪。事件未造成机上人员受伤,也未影响其他航班起降。


据报道,这架客机在滑行过程中,驾驶员与空管人员交流正常。


这是日本机场近半个月来的第三起事故。


第一起发生在1月2日晚的东京羽田机场,日本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50型客机在降落时,与海上保安厅MA722巡逻机发生相撞并起火,造成巡逻机机组人员5死1重伤。


第二起则发生在1月16日下午,日本北海道新千岁机场,一架韩国大韩航空客机擦碰一架中国香港国泰航空客机,造成机身不同程度受损,所幸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1月16日,在日本北海道新千岁机场发生了两客机擦碰事故 图片来源:Facebook


截至目前的调查,三起事故均与人为因素有关:日本国土交通省透露,1月2日的事故是由于海上保安厅飞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进入跑道,最终导致相撞;大韩航空方面表示,1月16日新千岁机场的擦碰,是由于地面湿滑以及牵引车操作不当造成的;而对于1月17日的事故,福冈机场事务所表示,应该是客机驾驶员方面出现了错误,未遵照空管人员指挥所导致的。


短短半个月内,日本机场已经出现三起事故了,这不禁让外界对日本机场的管理和运营产生担忧。


事实上,即便没有这三起事故,据《朝日新闻》统计,日本全国各机场在2014年至2023年的10年间,一共发生过23起“严重事故”。


大部分的事故均与机场管理环节中的人为操作不当有关。日本运输安全委员会曾公布其中大部分事故的报告书,其中12起的事故原因是因为在地面的飞机或是工作车辆走错路,还有5起疑似因为控制塔犯错。


一、国家管理与民营化


羽田机场的正式名称为“东京国际空港”,客运量日本第一,世界排名第五。


数据显示,羽田机场每小时最多可起降90架次,即每分钟有1.5架飞机起飞或降落。就在今年1月2日,这里刚“达到满负荷运行”。


羽田机场由TIAT公司主要负责营运,这家TIAT成立于2006年6月,由日本机场大厦、日本航空、成田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东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株式会社三菱东京UFJ银行等公司合资组成,主要负责航站楼的运营。同时,羽田机场的跑道则由东京航空局负责。


而新千岁机场则于1988年启用,位于日本北海道千岁市与苫小牧市交界,是札幌市的主机场。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在新冠疫情之前,这里的国际旅客以中国游客为主。


两个机场在日本,均属于“国家管理机场”,即国营机场。


除了国家管理机场,日本还有以企业管理为主的民营化机场,如成田国际机场、中部国际机场、关西国际机场和大阪国际机场。


近年来,日本国土交通省正在推进机场的民营化改革,希望把机场的运营权出售给民营企业。通过民营化改革,让机场和航站楼实现一体化运营。


但新冠疫情的暴发,打乱了这一节奏。


二、航空安全事故显著增加


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各大航空公司减少航班、停飞飞机、降低成本、大肆裁员,对整个航空业的打击都是致命的,日本的机场也不例外。


据日本国土交通省估算,日本国家管理的24座机场,其跑道等机场本身及航站楼等相关业务在2019年的营业利润总计为2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较上年度大减91%。特别是,因新冠疫情导致减少航班及停运造成使用费收入大幅减少。而由于航空需求持续低迷,2020年度收益进一步恶化。


2023年11月,日本国土交通省近日发布的《2022年机场管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日本各机场国际航线进出港旅客人数(含过境旅客)为1550万人,仅为新冠疫情前的15%左右。2022年国际航线货物吞吐量为366.2万吨,同比减少了8.8%。


而位于北海道地区的新千岁机场,因为新冠疫情,关闭了2年4个月的国际航线。直到2022年7月才重新恢复国际航班入境。


不仅仅是日本,非营利航空安全组织“飞行安全基金会”指出,新冠疫情后全球航空运输需求激增,但航空业各个环节难以招聘到足够人手,尤其是熟练工。在这种情况下,航空安全事故显著增加,2023年全球民用机场发生事故的个案多达1033宗,远超过去10年平均值。


显然,大部分机场至今仍未从新冠的打击中完全恢复。


疫情期间,航空业裁减了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如今,飞机制造商、专业维修公司、空管机构、地勤公司和航空公司都在抱怨招不到足够人手。


“飞行安全基金会”董事会成员诺兰认为,今年在世界范围内,航空运输需求增加,航空业劳动力储备却亮起红灯,航空公司在确保飞行安全方面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本文来自:时代周报,作者:马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