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里为什么没有下岗工人?
2024-01-19 12:45

《繁花》里为什么没有下岗工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合赞历史(ID:hezanlishi),作者:萧武,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下岗潮全国各地都经历过,上海这种全国工业重镇当然更经历过。


光是纺织和仪表电子这两个系统,下岗的人数就超过一百万了。


各地流传的那种悲惨的故事,上海也都经历过。


但上海不同的地方至少在两个地方,第一个是搞了4050工程,推动再就业。


比如世纪初上海的便利店很多,遍布全市各个角落,每个小区周围至少有一个可的、好德之类的。


里面的营业员当时几乎是清一色的上海中老年阿姨,对外地人态度很不友好,但多数可以讲道理。


她们就是当年的国企下岗工人。


还有很多小区门口的保安,大商场和医院里开电梯的,都是讲上海话的中老年人,也都是下岗工人。


也有一些人下岗之后自己开始尝试做各种小生意,逐渐做起来的。


因为90年代上海虽然一边是下岗潮,另一边是开始出现大量的市场发展机会。


因为市场开始加速扩张,机会很多,所以下水的人多少都能赚一点。


再就是房地产开始起步,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海的房地产开始起步,相当一部分人受益。


所以,虽然经历了阵痛,但其中不少人在后来上海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补偿。


所有关于过去的事情的记忆的叙事,都是后来在不同情景下的重新建构。


这种建构表达的不是对过往的事情的看法,而是对当下的态度和看法。


比如说,你和发小在八岁的时候一起玩,都摔倒了。


你爬起来了,继续往前走,而他摔得更严重一些,受伤了,等再起来的时候,跟不上了。


二十年后,你已经忘记了当年摔倒过这件事。


而对他来说,是转折点,无法忘却,会不断回望过去、舔舐伤口。


所以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关于下岗潮的故事,大多都以东北为背景。


因为东北这二十年一直在振兴的路上,现在还要继续振兴。


如果上海和东北一样,经历过下岗潮之后,一蹶不振,现在也动不动被鼓励振兴老工业基地,对下岗潮的记忆也会刻骨铭心。


但上海走过的不是这样的路,赶上了90年代以来的市场化高歌猛进,所以那些事不重要了,没有多少人愿意提起。


比如你的房东老阿姨,可能收房租的时候红光满面地跟你说起她当年下岗的时候多么辛苦,但你看着她手里八套房的钥匙,你也同情不起来。


也有些下岗工人的子女后来上了大学出了国,或者成了各种精英,他们也不愿意提起这些事。


即便是生活并不那么如意,他们多少也是能享受到一些上海这些年发展的红利,所以也不愿意提起。


上海的下岗故事在上海的记忆里逐渐被淡忘,还有个原因是,当年四零五零那代人已经退休了,他们现在有退休工资,也有医保,生活比很多社畜年轻人要好。


你出去旅游,碰到叽叽喳喳讲着上海话的老年人游客,在到处凹造型拍照,他们也可能就是当年的下岗工人。


就算他们跟你说当年下岗的事,你会同情他们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合赞历史(ID:hezanlishi),作者:萧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