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4:更高效率,到达市场
2024-02-10 13:52

中国制造2024:更高效率,到达市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谢泓(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流水线制造年代,工人们在工厂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就是为了实现单位时间内更高效率的产出。彼时,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是最低的劳动力成本和最为勤快的产业工人。


进入自动化生产线时代,机器开始协调人的动作,开启了中国具有现代制造意义的原设备制造阶段。接下来就是原技术制造的年代,从OEM(贴牌生产)到ODM(原始设计生产),从劳动力红利到工程师红利,从智能制造红利到刚刚开始的数字化红利,中国制造没有最快,只有更快,在全球化的制造上狂奔,无人可挡。


在中国制造“火车头”的牵引下,配套制造业所需要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为应对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国通过反向操作的方式,投入更为庞大的基础建设、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化建设,继续中国制造的狂奔之路。它从单一的工人效率,到制造效率,到供应链效率,到规模经济所溢出的效率,无处不在。


中国制造其实就是中国经济发展之锚,它持续的高效率国际输出,让中国的资产可以用资本化的方式重新定价,激发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也激活了中国社会的活力。


然而,中美贸易摩擦让中国制造慢慢回到现实:没有强大的市场,再强大的制造能力,也会处处受限。


市场是什么?品牌、渠道、消费者与规则。过去几十年,中国深度模仿美国的市场制度与商业模式。拿来主义虽然效率很高,但弊端在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画虎画皮难画骨”。尤其是商业背后的系统、规则、制度与价值主张,是无法直接复刻的。


制造业从模仿到再造,就是从反向开发走到正向开发的过程。商业的正向开发需要先解构后重构,重建逻辑,重造结构与重塑主张。伟大的企业都是在解构与重构中获得新的效率,进而获得全新的竞争力。


更高的制造效率不是生产的拓展,再宏大的市场也有尽头,安全的经济结构需要均衡。制造业更高的效率是向内拓展,拓展产品的内涵,拓展市场的文化,拓展商业的规则。


没有向内的拓展,再高的效率,也有其边际。一个经济结构发展到边际其效应就会递减。如果还用原来的政策头寸去刺激,它不仅毫无作用,反而容易形成低效率或者反作用的“人工催熟”。


我们不应把所有的政策头寸投入到供给侧,而应该是消费侧。需要有更高的效率去到达市场,到达用户消费者,或者说,到达人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民服务看起来高大上,但其实很朴素,就是老吾老,幼吾幼,衣食住行,就是公平与保障,就业与消费。


中国制造的更高效率,是内生,而非外向,是如何高效率到达市场与人民。渠道与品牌,观念与文化,标准与系统,规则与制度,这应该是中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起点。期望中国大市场的建设为中国制造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更高的效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谢泓(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