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居式过年,是婚姻危机还是自由?
2024-02-14 15:15

分居式过年,是婚姻危机还是自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小姐MissF(ID:newMissF),作者:莱一,编辑:Felicia,原文标题:《各回各家的“分居型过年”,我觉得挺好》,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现代夫妻在过年时选择分居的现象,分析了不同立场和处境下的观点和感受。文章认为分居型过年是一种现代化的取舍,体现了夫妻个体的真实感受和自由选择。

• 💡 现代男女更倾向于追求自由的婚姻,各回各家过年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 💡 独生子女回家过年面临着经济和情感上的困境,需要更多友好的过年方式。

• 💡 分居型过年需要双方有相同的观念和勇气,是婚姻是否契合的考验。

最近过年,讨论度很高的热词之一,是有人夸、有人嫌的“分居型过年”。


一对结婚6年的广州夫妇,连续4年春节都各自回家过这事儿,被媒体报道之后,很快便登上了热搜。婚后回谁家过年,对现代男女来说不是新话题。甚至说,人们没以前那么热衷于恋爱、结婚了,原因之一,就是婚后得面对诸如此类复杂又琐碎的问题。


近些年,互联网对此讨论络绎不绝,没有定论,究其根本,是婚姻中的两大必备要素——男人与女人、婆家与娘家,在这件事上天然就有不同的立场和处境。


再者,“分居型过年”这个词很有意思。寻常聊起“分居”,人们将它视为离婚的前置行为,是夫妻关系已经走到了末尾的标志与手势。但“分居型过年”却有一丝戏谑与先锋之意。


依然有很多人认为“分居式过年”是一种“夫妻不和谐”的证据,而另一部分人觉得——这是他们浮上婚姻的海面,喘一口气的机会。


每年都回婆家:一种不公平的“传统”


往年按照春节传统,每年都和老公一起回婆家过年的女方,今年刚好撞上孕期,她觉着挺着颗肉球去婆家过年,挺不方便的,于是心平气和跟对方商量,要不我回娘家过年?


她太熟悉“回婆家过年”对她来说是什么景象了。往年和丈夫回去,她总要在公婆面前“表演乖巧”,老公“特别怕她眼里没活”。地明明不怎么脏,她却被老公喊着拖扫了好几遍;婆婆择好、洗好的菜,老公非让她多捣鼓一次。


但对她来说,被三姑六婆围在一起,热情观摩,才是回婆家过年让她最痛苦的时刻。每次亲戚往来,她都得孜孜不倦地表演笑意,乐呵呵地回答每个人都要关心一嘴的生育问题。


她总觉着自己像台被凝视的生育机器。她无法想象就这么肚子圆鼓鼓地回去,又要聆听多少掏心掏肺的教诲。


在生育这件事上,婆婆和亲妈关心的事情,好像天然有些不同。孕妇从生产房里推出来后,心疼女儿受累的老母亲伏在床前张望,而婆婆径直冲向孙孩儿的故事,电视剧里演了太多太多。


可这难以说是谁的错,身份决定了不同的行动。


过年回家也是同理。提出回娘家过年的女人,在婆家只能是儿媳,可在娘家,她可以是更自由的孕妇,更快乐的女儿。


只是,男人和她拥有不同的立场。听到老婆想回丈母娘家过年,他大发雷霆,和她大吵了一架。在他看来,回婆家过年是春节理所当然的姿势,是写在传统文化里不可动摇的习俗。


她的老公代表的是大部分拥抱传统观念的人。觉得一旦罔顾“传统”的仪式,后续一切皆是“灾难”:不回婆家,家里人面子不要啦?爸妈怎么看?亲戚怎么想?


家庭依旧是他们的信仰,为了维系这种信仰的完整性,他们杜绝一切产生裂缝的机会。群聚的温暖当然很好,家族与家人,是基底也是后盾。可当谁回谁家变成了一种话语权的彰显手段,年味就变了。


独生子女的回家“困境”


在“过年回家”的讨论区,经常看见另一种经典样本。已经结婚2年的独生女S,和老公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两人在第三城市恋爱、结婚、定居,平时因为工作忙,都没什么机会回家探望老人。


他们就是那种“每逢春节必吵一架”的夫妻。两人都想趁着空闲的时间回去陪爸妈。可一年到头,能用的长假就那么多,总得平均分配下吧?既然去年去了你家,今年回我家也并不过分。于是,S和老公协商,希望这回新年能到她家过。


她知道这件事并不容易。谁愿意想象那种心酸呢,你在这边热气腾腾、快快乐乐过大年,父母在那边冷冷清清、孤零零地守空房。


可这就是好些结了婚、却只能被传统过年方式绑住的独生女性,每年都要面临一回的情状。为此,她主动提出节后第一个小长假就回公婆家,毕竟离得近、就在省内,勤奋点开个车就能回去了。


结果,老公依旧不能共鸣她的失落,还搬出“自古以来”这套说法进行压制——“自古以来”,过年哪有不回婆家的道理?与其说S老公在意的是情感联结,不如说,他不肯放弃的,是身为一家之主的话语权。


在他这里,“回婆家过年”便是验证这种话语权的象征。甚至一旦没谈拢,便觉得自己失了势,连日子都过不下去。据说,争执不下的时候,S老公直接撂下一句“过不了就离婚!”便愤愤甩门而去。


对于经济、情感都没有可分担对象的独生儿女来说,过年方式缺少更多友好的选择,无疑只会让新年变成更加棘手、头疼的节日。


公共讨论倒是愈发能够体会独生儿女的苦楚了,互联网上能找到不少给他们的热情建议。有让小两口勤奋一些两头跑的,在婆家过完大年三十,呆个几天后再打飞的或高铁去娘家。


对经济与精力都能兼顾的小家来说,不失是个两全之策。可对于相隔天南地北的家庭来说,年年照这个标准折腾其实并不实际。


而每年轮换,今年去你家、明年到我家的提议,有不少家庭实践过。然而,这种方式或许只能在双方都拥有强烈公平意识的婚姻中才能稳妥存续。一旦频率不够平均、合理,对于父母的情感亏欠,仍会落入不断较量、计算的争吵之中。


人们仍旧在“回家过年”上,投射对圆满的执念。对于漂浮在各地的小两口来说,“大团圆”过年无疑是依旧对经济实力、地缘因素有过高的要求。能实现双方“大团圆”,每边都呆上一周,那至少得保证半个月的假期以及足够的闲钱。


“轮班型过年”与“分居型过年”像是一种“小团圆”的折中概念,这种过年的“新趋势”,像是一种现代化的新趋势,也是无奈之下小家庭所做的取舍。


“分居型过年”:一种实践


热搜上那对夫妇,呈现的就是更现代的一种方式。传统观念对于他们来说,并没那么重要。他们更在意的,是男女作为个体,在情感关系中的真实感受。


两人起初也和很多人一样,一起回婆家过了两年,但总避免不了因此吵架。女方不适应男方老家的天气;大家伙儿吵吵闹闹的时候,她听不懂方言;生活习惯上顾虑公婆眼光,也不自在。


老实说,能想象到对传统、权力已经祛魅的现代男女们,会有多喜欢“分居型过年”这个新选择。在一项媒体发起的“婚后该回谁家过年”的微博投票中,有60%的人,都投给了“各回各家”。


人们的自我意识改变了。比起婚后必须处处进行情感的绝对绑定,现代男女更爱的,是那种“我是爱你的,而你是自由的”的婚姻。


它的实现不见得容易。节目上分享过自家就是各回各家过年的papi酱,一度引发过骂战。彼时人们说她自私、淡薄、败坏传统风气。


可这些年,婚姻的形式与边界在讨论之中,有了更多松动与变化。


韩剧《今生是第一次》里,男女主角进入婚姻前约定,哪怕回家时父母要掀桌子,也坚持各回各家过节的决定,“因为不是问候而是不合理劳动啊”“韩国传统有什么重要的,我们的传统才重要”。


他们不再践行传统的婚姻模式,登记结婚的同时签订了婚姻契约。约定两人对半承担“全租房”费用、家务劳动细致地平分、尽量减少双方父母对婚姻的介入,合约每年更新一次,可不论其中的条款如何改变,爱情总是作为前提和纲要。


当然,不能断言“分居型过年”是让所有现代男女都找到“幸福感”的决定,毕竟它要遇上观念同步的双方,还要有和整个传统家庭观念对垒的勇气、耐力才行。


但至少在需要它且接受它的人看来,是个不失“平衡感”的选择。


现实生活里,“分居型过年”还在初步实践的阶段。本质上,它和“一起去谁家”“轮流去谁家”一样,都是考验婚姻双方是否三观契合的结果。


成年人毕生的成长,不就是这样一件事么?在混沌的焦虑之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个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小姐MissF(ID:newMissF),作者:莱一,编辑:Felicia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