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货色的“国产化”,还是算了吧
2019-01-02 22:16

这种货色的“国产化”,还是算了吧

虎嗅注: 本文转自“枪稿”(ID:QiangGaooooo),作者:搞活(作者简介:男,老大不小,小城谋生。看片是业余爱好,写字是话多),编辑:徐元。原标题为:《来电狂响,浮皮潦草》。


01


《来电狂响》翻拍自2016年的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


聚餐中的老友玩起分享手机信息的游戏,于是引发了一系列人性灾难。


意大利原版《完美陌生人》


02


与原作着力于两性话题不同,《来电》拓展了叙事外延,主演之外,我们还能看到富豪、女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等众生世相。


但导演铺下了太多线头,却把自己绊得踉踉跄跄,实为败笔。


为了证实儿媳贤惠,婆婆立下遗嘱把房子留给儿媳;为了制造夫妻矛盾,影片又让儿媳准备把婆婆送进养老院。这不仅让儿媳的角色定位前后混乱,同时也没有说清婆媳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和谐还是紧张。


铺垫与解释的缺失使剧情的走向变得莫名其妙


作为聚餐发起人,大学教师与心理医生这对夫妇的感情脉络在影片中一样语焉不详,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他们貌合神离的婚姻何以至此,一律无可奉告。


由于缺乏对人物动机的必要铺叙,妻子的隆乳手术和黯然出走都让人感到突兀大于同情,不能共鸣。


原作的成功在于集中火力,面对败坏的人性一石惊起千层浪,而《来电》既没有讲好主要角色的本分故事,又让副线干扰了焦点,顾此失彼得不偿失,仿佛甩出了一道跳跃的水花,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剧情不够,话痨来凑


要命的是,《来电》偏偏又像电视剧般喋喋不休。逻辑不能自洽,情节自相抵牾,松松垮垮的结构挂满密不透风的台词,这就成为负累,不断消耗我们的耐心。


更加不能原谅的,是结尾。


03


手机记录了肉身不可告人的欲望,它为焦虑提供松懈,为平淡提供刺激,它保存着人性脆弱的防线,这一点中外皆然。


无论原作还是改编,影片中的角色都放弃了对伴侣的穷追猛打,这能理解。不同的是,原作的反转只是收回了拷问,并没有更改角色的自身特质,同性恋还是同性恋,渣男还是渣男,电影结束了,问题并未结束。


原作中未解决的问题留下了韵味


《来电》最大的失败,在于角色们的反转是突如其来的觉悟,就此判若两人,这种根本经不住推敲的结局透露出一股罔顾现实的虚弱。


软饭男会被一个未经证实的怀孕电话打动,并因此坚拒唾手可得的白富美,你相信?


绝望的女强人踏上天台,一个聚餐信息就让她打消了赴死的念头,而聚餐之后她又拥有了直面性侵犯的勇气,你相信?


妻子毫不介意丈夫打赏性感女主播,丈夫也既往不咎妻子与网友的暧昧游戏,夫妻其乐融融把家还,你相信?


这些被强行赋予的转变看上去充满正能量,但不具备任何说服力,它轻易地和解了之前的激烈质疑,它用麻利的洗心革面消弭了悲愤隐忍。这使影片更像一篇小学生的作文,习惯性地写下了老师会满意的语言。


一厢情愿的大结局非常符合社…观正能量了


与此同时,谎言与背叛在影片中变得不再重要,只要你承认就好了,而这,正与原作精神大相径庭。《来电》用生硬的美满削弱了影片本应具备的反思力道,迎合的态度不言而喻。 


如果说冯小刚的《手机》是通过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线性描述了中国通讯的近代史,那么《来电》更像一部纵向切片的志书,在宽度上勾勒当下中国更多的层面。


但《来电》并没有解剖的自觉担当,面对人性痼疾,它无意冒犯。


04


事无不可对人言的自我修养早已终结,但一味缅怀诗意的古典同样因噎废食。


影片结尾时,随着字幕一同出现的还有地震中通过手机沟通信息的画面,在那一刻,手机又仿佛生死之间的纽带。



说到底,手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性。来电狂响,步步惊心,那是我们正在被自己反噬。


手机是刀,没错。


但切菜伤了手,却指责菜刀锋利,这是没道理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