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藤大介:大阪城里的中国人
2019-07-03 20:00

近藤大介:大阪城里的中国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近藤大介,头图来自东方IC


2019年6月28日至29日,世界的目光汇聚在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担任议长的G20峰会,在这座拥有880万人口的城市拉开了帷幕。习近平主席也因为这次峰会,首次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造访日本。不过,本文的主题并不是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而是大阪的历史,以及大阪与中国人的关系。


422年前,“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丰臣秀吉(1537~1598年),在古都京都旁边的大阪,兴建了日本最大的城池——大阪城,并将其发展成了一座商业城市。


丰臣秀吉原本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后来,他不但成了日本的霸主,甚至还有了“征服大明”的妄想。1592至1598年,丰臣秀吉派遣了至少15万士兵登陆朝鲜半岛。然而,当“丰臣暴卒于大阪城”的消息一出,这些早就对丰臣秀吉的“妄想”满心怀疑的士兵们,如鸟兽散一般逃回了日本。


丰臣秀吉死后,其部下德川家康(1543~1616年)统一了日本,并将国都迁到了江户(今东京)。日本的历史就此进入了江户时代(1603~1867年)


与旧主丰臣秀吉不同,德川家康非常重视修复日本与明、以及与朝鲜的友好关系。而大阪也在江户时代,成为了日本最大商业城市。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之后,大阪由商业城市逐步转型成了有着“东洋曼彻斯特”之称的工业城市。截至昭和元年(1926年),大阪已经成为了人口总数远超首都东京的“世界第六大城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年)期间,因为遭受了美军原子弹的轰炸,整个大阪的1/3化为了灰烬。但在战争结束之后,大阪竟然奇迹般的恢复了原来的活气。1970年及1995年,大阪先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及APEC(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功地再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风貌。现如今,在“中日友好”的大环境下,大阪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作为一个东京人,我第一次去大阪,还是在我考上大学那年的暑假。对于当时在大阪感受到的那种强烈的“文化冲突”,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种感觉,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京人第一次去上海时的感觉一样吧。


首先,我非常不习惯大阪的餐食。乌冬面几乎没有任何味道。我只能靠拼命加酱油才能勉强下咽。走在路上,到处都能看到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的人。而且,他们走路的速度太快。


其次,我特别不理解,为什么大阪人说话的时候,声音会那么大。记得有一次,我在大阪坐地铁。我抓着扶手,站在了车厢的中间。中途,有两个高中生打扮的女孩子上了车。看样子,她们应该是同班同学。上车之后,其中的一个女生坐在了我面前的座位上,另一个坐在了我身后的座位上。接下来,两人竟然完全无视我的存在,玩起了“隔空对话”。在其他人看来,坐在我面前的女生,好像是在大声地和我说话。其实,她是在和坐在我身后的女生聊天。坐在我身后的女生,似乎是在对着空气自言自语。其实,她是在回应坐在我面前的女生。而在这两个女生看来,我这个大活人只是个“透明人”。所以,我愤愤不平的在心里嘀咕:这要是在东京的地铁上,绝对不可能出现这么没有礼貌的对话。


所以,在那之后的25年里,我绝不会主动去大阪。


后来,我被调到了公司在北京的分公司工作。三年后,我又被调回了东京总部。大概2015年左右吧,在大阪电视台的邀请下,我几乎每个月都会去大阪参加一档谈话类节目的录制。节目的话题大多和中国人有关。比如:如何和中国人打交道、中国人喜欢买什么、中国人的心理等等。很显然,大阪节目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大阪人应对数量不断增长的中国游客,让我谈一谈在中国工作时的所见所闻。


伴随着节目的录制,我突然发现了,大阪人似乎就是“说着日语(大阪方言)的中国人!”与此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对大阪人的那种“不适应、无法融入”的感觉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竟是“亲切感”。


比方说:东京人比较喜欢深思熟虑、做起事来讲究谨慎、规矩。而大阪人说话办事喜欢单刀直入,并且很擅长通融和随机应变。这种性格和很多中国人的性格非常相似。


同样是谈话类的节目,东京的节目组一定会给我一份厚厚的台本,上面详细写明了我需要说的每一句话。而大阪的节目组也准备了台本。只不过,在我的台词页上只写着几个大字“请说点有趣的东西!”这让我想到了几年前在北京工作的时候。那时,我也应邀参加过中国的电视节目。录制的时候,所有人都是畅所欲言,根本没有什么台本。


据统计,2018年赴日参观的中国游客数约为838万人。可能因为“性格相似”,其中半数以上的(455万)中国游客去了大阪。以致大阪的“受欢迎度”超过了东京和京都。途牛旅游网也发布了“中国游客最喜欢的日本景点排行版”,排名榜单前两位的分别是:大阪城公园和大阪环球影城。京都的金阁寺、东京的浅草寺以及富士山分列榜单的第3至5位。


事实也是如此。最近,我每次去大阪出差,都会因为身边很都是中国人,而误以为自己来到了中国。就连卖章鱼小丸子(大阪当地美食)的大阪店员也在用中文叫卖“章鱼小丸子!章鱼小丸子!”


2018年9月4日,第21号台风袭击大阪,关西机场被迫封闭,直至9月21日才完全恢复使用。其间,中国游客数大幅减少,导致大阪经济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那段时间,我去日本最著名的百货公司之一“大阪高岛屋”逛了逛。然而,无论我走到哪一层,都没有看到几位顾客。这番门可罗雀的景象,让我很难相信,2018年,高岛屋凭借着中国游客的购买力,时隔66年再次成为全日本营业额第一的百货公司。对此,大阪的经济界人士也纷纷表示:那场台风的到来,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中国人对大阪经济的支柱作用。


最近,大阪开始了新的尝试,在位于大阪南部的西成区兴建“大阪中华街”。并且,街区内约1/3的门店由中国人经营。建成后,这条街道将成为继横滨、神户、长崎中华街之后的、日本境内的第4条中华街。


目前,居住在大阪市的外国人超过13万人,居住在大阪生野区内的外国人比率约为22%。去年,大阪市新增外国居民6393人。预计20年后,20%的大阪常住人口将为外国人。而在这些外国人中,中国人的比例无疑将会位列首位。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大阪以及大阪附近的奈良、京都等地,自古以来一直有大量的中国人居住。而这些人主要是拥有大型船只的影响力阶层以及富裕阶层。由此看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居住在大阪”似乎并不是什么新趋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近藤大介,头图来自东方IC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