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汉能
2019-10-17 13:06

起底汉能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原标题:《起底汉能:欠薪背后的自救》,作者:晨曦、银昕,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欠薪、断缴员工社保、公积金,强制员工为公司关联项目输血,筹集资金近亿元,曾经3000亿市值的汉能怎么了?


在内部员工于公司总部讨薪维权7天后,10月15日下午,汉能集团创始人、实控人(下称“汉能”)李河君向全体员工发出了第一封公开信。


李河君在信中提及,今年以来,由于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实体经济经营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我们有几百亿应收账款没能按时回收,一些金融合作机构的授信资金也因自身原因暂停发放”


从信件来看,汉能的情况并不乐观,但李河君预测11月应该可以恢复正常发薪。


欠薪风波折射出这家昔日光伏发电巨头的尴尬现状。除此之外,投中网还了解到,部分汉能员工在2018年被公司强制认购了从几千到数十万元不等的理财产品,而其中部分理财产品还或涉嫌自融。因此,这些理财产品到期后能否连本带息地赎回,也成为本次汉能员工维权的重点诉求之一。


就在李河君发出员工信的前一天,投中网在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园的汉能总部见到了汉能集团高级副总裁张彬。在与投中网的一番对话中,张彬对汉能的发展现状,资金紧张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对于欠薪原因,张彬称:“待资金充足之后,会按照从低到高的职级顺序发放工资,职级越低越优先发放。我们这些高层管理人士目前也处于被欠薪状态,外界称高管的工资没有被欠的说法不属实。”


不过,对于李河君和张彬的承诺,讨薪员工们却并不买账:“这几个月承诺的多了,没一个真的。”“应该会发这句话已经说过好几次了。”


一方面是李河君无可奈何的解释,一方面是员工满腹的质疑,那个曾在光伏行业赫赫有名,其创始人身家一度超越马云、王健林成为大陆首富的汉能究竟怎么了?


从北京到泉州,数百员工维权讨薪


“汉能集团旗下各分子公司,自2018年5月至今拖欠工资,并且无故非法断缴员工2019年8、9月的社保及公积金。已对目前在职和已离职的同事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汉能旗下北京创昕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张丽(化名)对投中网称。


“积攒了将近5年连续缴纳的社保公积金瞬间断档,大量同事买房、买车摇号因此耽搁,损失巨大;孩子上学需要出示社保纳税等证明无效,眼看着下学期孩子无法正常入学。”为了讨薪,张丽在维权信中写到。


维权员工供图:张丽的上访信


张丽只是讨薪者之一。10月9日当天,在汉能总部维权的人数多达400多人,涉及金额3700多万元。


对此,张彬对投中网解释称当天参与维权的并没有400多人。而至于本次欠薪所涉及的金额以及所涉及的部门,目前汉能方面尚无回应。



不仅北京,远在福建泉州的另一批员工也在维权,这些人隶属于汉能旗下米亚索罗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


李雷(化名)告诉投中网,因为自己是外派人员,因此入职时就直接被通知去项目地报道上班,甚至从未到过福建泉州的办公地点,其他大部分员工亦是如此。


维权员工供图:泉州汉能员工维权现场


“直到如今公司已经拖欠员工6月、7月、8月、9月的公司,和8月、9月的五险一金。目前部分员工由于社保停缴的原因无法入职新工作”,李雷抱怨道。


就这样,被欠薪员工与公司之间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从10月9日~15日,员工们几乎每天去公司总部维权,也有人去申请劳动仲裁,还有的人直接去信访局信访,更有人在此期间直接离职。


根据李河君的说法,除公司几百亿的应收账款没能按时收回和一些金融合作机构的授信资金也因自身原因暂停发放等外部原因,汉能资金紧张也有内部原因:在经营管理上太过粗放,资源和企业发展节奏匹配不当,招聘进人速度太快,人才素质良莠不齐,人力成本骤增,导致集团资金调配周转困难。


从李河君的信件中不难看出,如今汉能真的缺钱,他写道:情况逐步发展到今天,集团在资金调配和现金流上确实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资金非常紧张。


公司缺血,员工输血


事实上,汉能缺钱早有迹象。彼时,为解决资金问题,汉能一度将融资目标瞄准了内部员工。


2018年6月,汉能开始向内部员工集资,用于项目经营。汉能在公司内部报纸上写到,6月28日,营口定融产品(营口市金能移动能源有限公司2018年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内部认购签约在集团内部总部展开,几天来,现场认购,签约热度不减,汉能员工认购超亿元人民币。


维权员工供图


但并非所有员工都承认是自愿认购的。


“开始是威逼,后来是利诱。”汉能薄膜在职员工黄奇告诉投中网,如果不出资,就会被开除,因此不少员工都被迫投资了。


这一说法也一份被披露的汉能内部会议录音文件中得到证实,一位自称是分管HR业务的VP级别高管在营口移动能源项目介绍会上直言:“如果你持观望态度,就离职,在所不惜。不要理解为道德绑架。私募债,不买就绑定,这个行为是考核体系中一环,价值观考核,就是价值观考核为C。解除劳动合同,就是价值观考核为C。”


汉能薄膜发电员工李杰告诉投中网,根据汉能内部对员工的定级,9级以下员工不做硬性要求,9级员工必须承担20万元的认购“义务”,9级以上的员工逐级递增,但具体数额他不知晓。


“但其实在操作方式上都很灵活,如果9级员工拿不出二十万,可以与其他低级别员工共同凑出20万来,将来连本带息一起分成就行了。”李杰表示,不少没有强制要求的低级别员工也出了五千到一万元不等的钱数。


“有的人说没钱,汉能就找来银行让员工贷款,用来投资营口的项目。”黄奇补充说。


维权员工供图:汉能员工收到的关于认购理财产品的通知


但汉能方面一直以来对强制内部员工购买定融产品的事件都予以否认。彼时,汉能曾公开回应称录音内容系其个人理解偏差及过度发挥,违背了本集团及下属公司的立场和意愿,并表示已对发出不当言论之责任人责令旗下相关公司进行处理。


而在本次投中网采访中,对于汉能去年8月是否强制内部员工购买定融产品,张彬仍称并无强迫,是员工自愿认购。


不过,如今员工回忆起这件事,李杰依旧认为并非“过度发挥”那么简单,“录音中的所谓‘理解偏差’的内容其实相当一部分已经落实为公司的真实做法。”李杰说。


根据汉能内部员工提供的《营口市金能移动能源有限公司2018年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显示,该项目主体是营口市金能移动能源有限公司。而汉能为该公司三名股东之一,也就是说,汉能有通过自有项目,变相融资的嫌疑。


维权员提供的营口项目资料介绍


另一方面,该文件介绍称,营口市金能移动能源项目是营口市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的项目,担保方为营口市最有实力的AA级国有平台公司强担保——营口沿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而值得注意的是,营口沿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即为该项目主体公司的股东之一。


相比于北京的讨薪员工,泉州的员工则较为幸运。据了解,虽然,他们也在公司的推荐下投资了理财产品,但却并没有被强制购买。


“我们这边到最后的时候没有强制购买,有的同事没有买这个产品,也没有被公司强制离职。”米亚索乐装备集成(福建)有限公司李秒(化名)称。该公司的另一位员工也坦言:“刚开始说的时候是有分职级,9级以上的人才去买,然后9级以下的人是没有进行这个宣导,也没有强制要求说一定要买。”据了解,汉能内部分30级,9级员工一般为主管级别。


但李秒对于购买这个理财产品也有怨言,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他认为自己被骗了。


“我们拿到合同的时候才发现借给的是一个第三方的公司,叫深圳国兴嵘科技有限公司”李秒回忆到,但彼时公司宣传时对员工说的是资金是用于营口金能项目融资的金融产品。


此外,米亚索乐装备集成(福建)有限公司的员工们还在担心另一个问题,根据合同规定,出借员工需要将钱转给总经理,再由总经理转给借款企业—深圳国兴嵘科技有限公司,因此一定要三方签字,合同才可生效。


但一些员工告诉投中网,从去年八月底员工们就已将资金转给了总经理,但到目前为止,总经理没有签名,合同也没有在时间上落款。那么,这份借款合同何时生效,何时到期,成为悬念。


泉州维权员工供图:与深圳国兴嵘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出借协议


那深圳国兴嵘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怎样的公司?根据企查查显示的信息,该公司称成立于2018年5月29日,法定代表人为钟美连,主要经营范围为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珠宝首饰、饰品、化妆品等。


从以上信息来看,深圳国兴嵘科技有限公司真的是一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司,但问题是,该公司间接持股1%的保山恒盈移动能源产业投资合伙企业,又被汉能持股6%。


也就是说,绕了一圈之后,福建米亚索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向员工们借的钱,最终或又用于了汉能移动能源项目。





针对向内部员工定向集资的问题,汉能相关人士向投中网表示此事的确存在。他称“2018年公司部分员工购买的‘营口市金能移动能源有限公司2018年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共分为8个批次。按照认购协议及产品说明书,该产品存续期为18个月,产品到期日从2020年1月19日至2月19日。批次不同,产品到期具体日期也有不同。


起底汉能,4年自救


汉能为何缺钱,其实早在2015年,这一切就已经埋下伏笔。


当年5月20日,汉能旗下在港股的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突然遭到恶意做空,20分钟内蒸发1400亿元港币的市值。随后,汉能薄膜发电又因存在“自买自卖”的嫌疑被香港证监会进行调查,并勒令其停止上市公司的股份买卖,且不得复牌。


这对于彼时正高速狂奔的汉能薄膜发电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2015年,汉能薄膜发电如此在年报中描述了这一巨大变化带来的影响:在2015年我们受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将汉能的发展节奏打乱了,原先定下的中长期计划被打乱,资金链一下进入紧绷的状态,尤其是薄膜技术进行国际化和大规模产业化的计划,更是被彻底打乱。


据当年财报显示,2015年,汉能薄膜发电亏损122.3亿港元,而在2013年和2014年,汉能薄膜发电的净利润分别为20.2亿港元、33.1港元。


于是,汉能开始自救。


在随后的四年中,汉能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比如,暂停了一些业务,并对已有公司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成立移动成员事业群,分布式能源事业群,全球光伏应用集团及产品孵化中心等共计5大事业群。


而为了配合业务上的发展,2016年,汉能薄膜发电还进行架构调整。重组后,共计13个核心业务事业部,覆盖集团上游、下游、核心业务。



其中,上游主要从事设计和制造大规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提供产线集成和安装调试服务。下游则包含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小型工商业分布式项目;农业应用事业部以及电商事业部等。


汉能集团副总裁张彬告诉投中网,目前,汉能已有90%的收入来自装备出售,即发电设备生产线交付,其他的收入主要由汉瓦、汉伞、发光发热衣以及汉包等大众消费品构成,而靠政府补贴的光伏发电早已不再是汉能的业务重心。


张彬说,如今,汉能已将业务划分为to G、 to B 、to C三块业务,其中to c业务如薄膜充电纸,充电包,薄膜电池背包等,但从数据来看,销量普通;to G业务,如天安门武警岗亭用伞的设备就是汉能提供的;to B业务与摩拜、赳赳单车等企业进行了合作。



投中网摄:薄膜充电纸,充电包,薄膜电池背包


从财务数字上看,汉能的转型调整的确产生了一定成效。财报显示,2017年,汉能薄膜发电上游业务实现的收入达42.4亿港元,同比增长40%;汉能薄膜发电的下游分布式光伏及移动能源实现销售年收入19.05亿港元,同比增长31%。与此同时其下游经销商规模超过1400家。而另一方面,2017年开始汉能已不再录得政府补贴。


汉能薄膜发电业绩变化


不仅仅是这些,汉能还开始赚钱了产业园项目的钱。据汉能财报显示,截止2017年底,已有三个产业园项目向汉能购买薄膜生产线,分别为四川绵阳、山西大同、山东淄博产业园项目,销售合用总金额约113亿元人民币。


2018年汉能又新增了安徽蚌埠金能移动产业园,并在2018年6月和8月,共计购入价值43.04亿元的汉能太阳能电池芯片和三曲面罩玻汉瓦制造产线。


不过,虽然产业园们与汉能签订的销售合同金额较高,但截止目前短期内产生的收入却相对较少。如2017年6月,汉能薄膜发电签订合同向绵阳提供薄膜生产线,总价为37.55亿元,但截止2018年年底,合同产生的收入为9.64亿港元;又比如2017年9月,荆州顺佰项目以6.192亿元人民币购入汉能薄膜生产线及3.3亿元人民币购入相关技术服务,但2018年12月底,合同能产生的收入约为6.29亿港元。这对于资金干涸的汉能薄膜发电而言,无疑于杯水车薪。


显然,当下的汉能虽已实现全面转型,但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显而易见。比如,公司架构的调整带来的是人员的极速变动。“2018年11月左右,汉能裁了2000人左右,后续每个月都有几十、上百人员减少,从10000多人到7000多人。今年上半年由于海外子公司人员整合进汉能体系内,人数又变为8000多人,但后续又逐渐减少,目前少于7500人”汉能在职员工王先生对投中网如是表示。


此外,突然爆发的欠薪风波则是更为直接的迹象:表明风平浪静转型中的汉能,也许正暗潮涌动。汉能究竟怎了?


正如自称是分管HR业务的汉能某VP级管理层人士,在2018年的营口产业园集资项目推介会上曾说的那样:“汉能已经死过几次,已经做好了再死几次的准备。2015年520的时候,汉能不也死过1次,不也活过来了吗?”


这一次,汉能还能挺过去么?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晨曦、银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