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背后:大心酸大八卦大无语事件 | 虎扯
2020-09-27 17:14

综艺背后:大心酸大八卦大无语事件 | 虎扯

出品 | 虎嗅年轻组

作者 | 戚露丹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难逃一吸”(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乘风破浪的姐姐》已经结束一个月了,我们对这档综艺的印象与评价停留在了“高开低走”。


不知道你们当时在看这档综艺的时候是否做到了每期必追,但我和西瓜都是只看了开头两期就把它搁置了。


对于这种审美厌倦,芳菲在文章《在姐姐成团现场,结束这个乘风破浪的夏天》中总结:尽管节目组立意很高,但是最终、事实上,女星们还是落入了“美美的符合大众想象”的俗套。


借由《浪姐》的契机,也出于对综艺背后的运作、明星八卦的好奇,我们在本期电台请来了一位业内人士——参与过数个综艺节目的执行总导演:铁牛老师,给我们这些幕前观众扒一扒幕后事。


当我们把开头的问题抛向铁牛老师的时候,她也表示从制作的角度,节目没有跳出女团选秀套路使她在短暂期待后放弃了“追剧”。


但作为从业者,铁牛老师在谈话的字里行间却透露出对节目组的理解,因为她和同行看完《浪姐》的第一观感是:


“这导演组得多可怜。”


无意给浪姐的“高开低走”开脱,但本期节目,作为执行总导演的铁牛老师给我们展现了一档综艺背后真实的繁杂与瓶颈。


综艺背后:大心酸大八卦大无语事件 | 虎扯(点击这里收听完整节目)


vol. 123

主播:西瓜、芳菲、七六三

嘉宾:铁牛

录制、剪辑:七六三


如果你暂时没空听完节目,以下是我们对本期节目核心内容的整理:


01.“这不是姐姐,这是祖宗”


我一直以为导演是片场的核心,而执行总导演更是指挥、调度全场人员的至高无上的存在,所以当听到铁牛老师哭诉自己在片场卑微的遭遇时,我很吃惊,原来大多数平凡的导演组面对艺人、赞助和播出平台的三方挤压,都处在水深火热中。


“我第一次看《姐姐》这个节目的时候就跟同行的朋友聊,我说这导演组得多可怜,这不是姐姐,这是祖宗,那么多的祖宗,现场可能就没有任何说话的余地。”


图片来源:谷歌


对于导演组来说,搞不定艺人是常有的事,你也许在《浪姐》这个汇聚了无数金主爸爸和艺人的顶级流量综艺中也看出了端倪:


成团夜直播中,宁静在镜头前对自己手中的投票结果究竟是416票还是416万票展开了纠缠,导致杨澜不断的说,“亲爱的那是416票,没有万”,这样的对话来回了两三次之后,观众隔着屏幕似乎也能感到导演组在镜头背后的紧张与尴尬,但铁牛老师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


“我觉得这是常事,这可能没急,还有急了的。很多艺人都是在镜头前面有一点小脾气,但是关了机之后就炸了。常有的事。宁静应该还好,之前也接触过。”


这种对一切内容负责,但内容中的一切因素又不受掌控的矛盾一直贯穿在铁牛老师的日常工作中。


“我记得前不久做了一个节目,我们去踩点,看完拍摄场地,我们就去看艺人休息间,我们不光要看艺人休息间,还要看金主爸爸的休息间,平台祖宗们的休息间,光休息间就准备了20多个。


还要分是不是都距离电梯差不多的位置,旁边是不是没有太吵的其他的团队的休息间,是不是需要跟其他媒体的休息间分开,几个艺人休息间的大小是不是差不多,这些都要考虑到。


之前因为休息间离片场多了400米,经济人跟我们纠缠了1个多小时。”


对于艺人较为迷惑的时间观念、各种不受控的傲娇行为,铁牛老师在身经百战后已经心思佛性了。


许多在我们听到后已然感到心累的奇葩需求,譬如在酒店楼下等6个小时,铁牛老师都能够微微一笑,绝对不抽。


“最让我接受不了的,可能只有节目没录完就嚷嚷着要走的。”


“真的有吗?他说他签的合同到时间了是吗?”


“太多了,要不就说‘之后有安排’,要不就说‘不行我得走了,你们怎么还录不完?这块为什么要录这么久?你们讲得出来这么多内容吗?’”


面对这令人窒息的连环质问,我们问铁牛老师,有被气哭过吗?铁牛老师淡淡回答:


“这种因素的事情不值当哭,因为现场没有时间哭,底下摄像机开着机等着,其他的艺人已经做好准备了,你的艺人出现问题了,你要让上百人等你,你还有时间哭?赶紧跪下吧。”


02.“怀胎10月,多是流产的项目”


“做一档节目就是怀胎10月的感觉,但是怀孕大部分都能生出来,节目就是大部分都死了。”铁牛老师如是说。


如果把做综艺比喻成怀孩子,首先,你需要一个好案子,这相当于一枚卵子,其次,你需要一个金主爸爸,给案子注入“精钱”的活力,最后,受精卵——带着钱的好本子得找一个愿意把它生出来的妈,也就是播出平台。


按照道理来讲,只要卵子够优秀,爸爸钱够多,就不太容易遭到代孕妈妈的拒绝。


但事实是,大多数综艺在受孕阶段就失败了。不是因为节目组“做”得不够努力,而是近几年金主爸爸不再纯粹了,而每一个等待孩子出生的观众都是“罪魁祸首”。


这其中离不开一个关键的新角色,流量明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前几年综艺、真人秀特别好的时候也是因为谁都敢投钱,但现在其实没有那么多人往综艺上去投钱了,甲方得先看你请的什么艺人,所以很多项目尽管挺好的,但就是没有钱。”


这个难题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困扰着节目组的每一个人。因为立项的时候制片人又不能说确保能请到某位艺人,艺人更不会为了一个虚无的项目空出档期,而对于金主爸爸来说,没有艺人的卵子,它就不是一个好卵子。


因此,为了“把孩子怀上”,节目组常常陷入“罗圈骗”的困局:


“在我们这行里有一个词儿叫‘PPT艺人’,他们是只出现在PPT上的,但是多一半请不来。就好比姜文说拍《让子弹飞》的时候,跟葛优说我请来了周润发,跟周润发说葛优来你来不来,然后两个人就都来了。”


但上述“都来”的理想情况无疑是幻想,现实是节目组只能在拍摄中用同量级的艺人进行替换,可能原本为郭德纲立项时选的拍摄地相声之乡天津,最终会被安在赵本山头上。


这些变动都使得多数综艺在呈现时大打折扣。


03.“熬夜13天,我感觉多长出一个脚趾头”


大多数从业者的工作经历drama得像喜剧桥段,但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当铁牛老师告诉我们她在连轴熬夜13天后脚肿到感觉鞋里多长出一个脚趾头时,我们都不确定这个黑色幽默该笑还是哭。


一台嘻嘻哈哈的综艺背后,现场工作组是如何运行的?铁牛老师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


13天不眠不休后,片场大多数人都变成了行动缓慢的“智障”,活像卡通人物“闪电”,一两百号深藏不露的年轻人怀揣着红牛、咖啡和速效救心丸,他们当中或许有人已经感受不到心跳,带着胃病、颈椎病,生怕自己“嘎”一下就过去了。


“你在现场看着别人就觉得像是看着一堆傻子在对话,现场说‘你说什么?’然后人说完了之后你说‘不好意思,我没太记住,你再说一遍’,我觉得也挺可悲的,怪不得艺人会生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止铁牛老师,大多数的幕后工作者都深藏功与名。


“一个芒果的剪辑师,她跟我说她其实每天凌晨4:30下班是极佳的,4:30出去,还有那种口味虾什么各种宵夜,还可以吃饱了,再回去睡觉,如果熬通宵熬到六七点是最痛苦的,六七点就啥都没,就得饿着肚子回家,就特别痛苦。


然后她这样过了很多年,发现自己一是快要没有办法有寿命了,也没有男朋友,就啥都没,然后她就决定不能再做这一行了。”芳菲告诉我们。


转行是从业者,也是行业本身所面临的共同的困境。一方面,中坚力量纷纷出走导致行业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业内人自身对职业生涯可能也感到迷惑。


“我还在上学的时候,我的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电视这个行业中年人30~40岁的人特别少,特别缺。主要原因是30多岁成家立业了,没有精力再去那么熬了,拼不过小孩,真熬死了,一家老小没人管了,所以很多人都转行了。”


“那这一行的进阶在哪?如果到三四十岁水平尚可的话?”我问。


“一般人们可能觉得是助理导演-执行-总导演,但其实没法这样划分,他们不是同类项,他们要担的责任和干的事都不是一个事。


就好比组装一个电脑,你说CPU重要吗,CPU重要,但你要配一个不好的风扇,你CPU再牛也没用。所以你说,非要求进阶的话可能是那么走,但追求这个东西,这个事结果不一定是好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且这一行熬是不管你做到什么位置上都会熬的。我见过一个电视行业里边位置比较高的女性领导,真的是我夜里2点见到她的时候,她还在跟我们说‘辛苦了’,她也不睡觉。所以你说转折在哪?看你想要什么,想要命转行。”


04.“你觉得它是个作品,但它就是个商品”


到底如何评价一档综艺值几分?


“你可能觉得它是个作品,但它就是个商品。”


从实操角度,铁牛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


“做综艺它实质上是做服务,艺人、宣传、执行,为了跟各个环节妥协,做下来的结果跟预期比会大打折扣,就像养孩子,养到18岁,能健康就很不错了,就不指望成乔布斯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尽管三十岁的姐姐们在节目中实际上并未出圈,但从成形的结果来看,执行还原度极高的芒果团队打造出的《浪姐》可以说已经是个80分的健康娃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制作成本、各种制约会局限一些制作团队的实现空间。比如说可能在创意阶段或者说在策划阶段这个节目是80分,因为各种局限就降到60分,在实操的过程当中又折损,之后后期又一堆不知道什么是综艺节目的人去给你瞎指挥,就再折损一点,这时候一个刚开始很好很成型的节目,很难真的做出来还能那么牛。


你像阿雅能做出《奇遇人生》,是因为她在这个圈里有影响度,她有能力去操作盘子,让这个项目运转得像她最初预想的那样,她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可控的情况,但打折打的很少,就打9.5折,但是其它好多节目,真的是对半折还得再对半折一下。”


至于“三十而骊”,姐姐们真的骊起来了吗?她们可能还是在做着18岁女团该做的事,极力保持大众想象中应该有的样子,但铁牛老师对此十分理解:


“我一直觉得做节目,你要的不能太多,你做明白一件事就已经非常难了,说到底,电视人一直寻求的就是让综艺满足当代人的心理。


一方面是把明星的肉体作为一种美的景观来欣赏,一方面是把明星扁平化来满足自己的窥私欲和情感消费,找心理平衡。”


当节目中,大牌OG的姐姐们为了融入团队不得不穿上整齐划一的团服、拿着速效救心丸跳不愿意跳的舞蹈、为了保持身材不吃不喝甚至拿称吃饭,人们看到了这些年过三十的明星们的真实困境,暗爽道:淦,真痛快,原来她也会摔倒,她也得认怂。


也许“她行你也行”确实是节目组营造的假象,但“她不行你也不行”这事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在这期电台好玩的花絮和“边角料”中,铁牛老师分享了“片场中不允许女性工作人员坐拍摄设备、但男性可以”的神秘习俗。西瓜、芳菲、铁牛和我四位女士闻此拿着话筒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也许,当我们面对这条奇怪的规定只能面面相觑、无计可施时,“三十而骊”距离女性现实生存环境太远这件事,也不能全怪节目组。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
赞赏文章的用户赞赏文章的用户赞赏文章的用户赞赏文章的用户赞赏文章的用户6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