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明日落幕,闪耀着人类不屈灵魂的光辉
2021-09-04 16:34

残奥会明日落幕,闪耀着人类不屈灵魂的光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ID:raistlin2017),作者:雷斯林,头图来自:IC photo


残奥会的新闻总能令人感动。


男子50米自由泳S5级比赛中,中国队选手郑涛破残奥会纪录,获得冠军,至此,中国队在残奥会历史上金牌总数突破了500大关。



那场比赛,阮靖淞和王李超紧随郑涛之后获得二三名,三面五星红旗第三次在东京残奥会赛场同时升起,不少人看了热泪盈眶。



盛景的背后则是竞争激烈,选手们尽其所能争金夺银,使得残奥会与奥运会一样燃。


没有双臂的“飞鱼”郑涛,用嘴打球的乒乓球手哈马托,用脚射箭的斯塔兹曼,看不见球门的足球运动员,失去大部分双臂的飞人赵旭,都在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攀登奥林匹克的高峰。他们之中有人依旧活跃在残奥会的赛场上,有人则默默训练等待下一次出征。


这是他们的故事,闪耀着人类不屈灵魂的光辉。



这是一位没有双手的“飞鱼”。他在出发时只能咬住毛巾,保持姿势,听着哨音。在达到时,只能以头触壁的方式撞击终点,撞得很猛。



即使在残奥会上,也很少有像他一样没有双手的。没有手臂却要游泳,还要成为世界顶尖,是一件几乎异想天开的事。


他就是郑涛,一位31岁的老将。初到游泳队去下水时,郑涛的身体很难保持,会呛水。游泳时吃水的深浅、行进路线的控制都会受到形体影响,一开始怎么都没有速度。


郑涛也没有盲目发力,设定目标,今天的课程练到什么水准,这周的训练到达什么水准,他心理有数。自己实行着日报、周报、月报的考核,一点儿不比上班族轻松。


由于没有双臂,郑涛在日常训练中的每次触壁只能靠头部助力来完成,这需要忍耐无数次的疼痛,他也不听劝:“教练,如果我不用头触壁,我每次的成绩就不准确,所以你不用怕我疼。”


郑涛在水里泡的时间太长,截肢的部位被感染,一时爬上泳池涂好药,一时又下到水里,反反复复,一天的练习达到了八九个小时。常年苦练下,他的双腿像风火轮一样发达而具有超强的爆发力,也为他带来了神奇的速度。



2012年的伦敦残奥会是郑涛第一次参加的残奥会。男子S6级100米仰泳决赛上,哨音一响,郑涛冲了出去,一开始他游得很快,如同鱼儿般超过了其他选手。不久其他运动员们追赶了上来,并把郑涛超越。五十米时触壁转身,郑涛屈居第二位。



局势焦灼,第一集团的前三位差距都很小,谁赢谁输不确定。只见这时郑涛发力,借助大腿的爆发力和腰腹力量,迅猛地冲了出去,如同赛艇一样飞驰而过,甩掉了其他两人。


他用力撞头触壁,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100米仰泳,游出1分13秒56的成绩,恐怕连很多健康的运动员都难以游到。


旁边一道的是获得银牌的队友贾红光,没有手的郑涛和只有半臂的贾红光拥抱在一起,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英雄惜英雄的激动。领奖台上,郑涛没有双手,头夹着鲜花,看着国旗,他在心中庄重地敬了礼。


后来的2016年巴西残奥会上,他再次夺冠。



别人振臂庆祝,而他摆腿庆祝,水花一点也不小。这些神圣而美妙的时刻,就像郑涛的偶像刘德华在歌里唱道:“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如今的残奥会,郑涛又打破了纪录,但我们知道他不会停下脚步,飞鱼还将在泳池里翻江倒海。



这是一位用嘴打球的乒乓球选手。由于没有双手,他用牙齿咬着球拍,用脚发球。一击漂亮的抽打,一个优雅的弧线球,一次削球,能让对手难以反击,也让自己得到了宝贵的一分又一分。


对于普通人来说,咬着球拍几分钟都很困难,用脚发球更是难上加难,用嘴巴咬着的球拍去接对手的球几乎是无法想象的高难度。



这一切都被这位叫哈马托的运动员做到了。在火车事故中失去双臂的他,在邂逅乒乓球后重获新生。


起初哈马托想用腋下夹球拍的方式来体验,可惜试了几次后都失败了。于是他用嘴咬住了拍柄,除了会流口水以外,稳定性还不错。但是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进步。


许昕是高度近视且不喜欢戴眼镜,可许昕也得靠着身体的协调来展现技巧,然而哈马托没有双手,这可真难。他需要练发球,练了好久想出了一招,剪破袜子,脚趾头夹球,并用脚趾的力量由下往上的抖动之力,高抛乒乓球。这使得他有时候不穿鞋子、不穿袜子。



在乒乓球的比赛中,哈马托的力量主要还是来自双腿。他从二十多岁后开始加练,去追赶那些十几岁就入行的年轻人。同时他也加练了脖颈力量,通过扭脖子,来灵活地使用削球等技术。


其实他恨不得武装自己的牙齿,让自己死死咬住拍子。到了真正训练乒乓球高接抵挡动作时,他都需要练上几百遍来形成肌肉记忆。



枯燥,乏味,有时候看不到任何进展,对于哈马托来说只有坚持,比普通人还努力。每次训练前,易卜拉欣·哈马托都会让女儿给球拍消毒。训练完或者比赛后,他亲吻地板,感谢生命的厚爱,让他自己发现了人生的精彩。


这一前一后,在赛场上可能是几十分钟,但在场外则是足足二十载。二十载光阴,他不断践行一句话的内涵:“坚持做你热爱的事。”


经过漫长而枯燥的训练,哈马托的球技有了精进,他站在世界舞台上。他的抽打力道十足,角度刁。



他的打法干净利落,主攻前三拍。如果只瞧瞧一些背影,你甚至觉得他就是普通人在打球,基本功也不错。仔细看,才会发现他没有双手,用脚发球,用嘴咬着球拍打球。



哈马托戴着头箍,是为了少擦汗。实在累了,就用手袖擦擦汗。但对他来说,这些都是次要的,他脑海中只有得分,得分,得分。因为对手往往是用手挥拍,用手击打,用手抽拉,敏捷很多。困难实在太大,他只能比别人更努力,才能有所成绩。



哈马托和六边形战士马龙交手过,也拿到过几分,虽然是友谊赛,但有一些球还是让龙队感到惊讶,直夸:“他打得非常好,我简直不敢相信!”



作为没有双手的选手,哈马托好胜心很强,成绩也很好,他在2011年和2013年夺得两届非洲残障乒乓球锦标赛亚军。后来还被评为非洲最佳运动员。如今的残奥会上,尽管哈马托输掉了一场比赛,但我们知道48岁的他仍然会为了自己继续打下去。


他说过:“当我站在球桌旁,什么都忘了,乒乓球在听我说话!”而他的人生犹如那颗弧线球一样,已经旋转出了别样的风景。



这是一位用脚射箭的选手。他衔起一支箭,娴熟地将它放在了特制的弓上。



失去双臂的马特·斯塔兹曼,将弦扣在肩膀上特质的发射器,用超乎超人想象的柔韧性拉满了弓箭,眯着半边眼睛,做出了瞄准的姿势。


原本热闹的会场里瞬间变得寂静无声,他们被眼前怪异的姿势吸引住了目光,很多人担心稍有闪失就会伤到选手自己,又或者也害怕会因为自己发出的惊呼会影响到选手的正常发挥。



“10环!”飞出的箭矢正中了中心,也射穿了观众们先前的重重忧虑。我们被他精湛的技艺折服,被他顽强的精神所感染,上一秒还显得十分安静的会场,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那一刻,曾经因为失去双臂,而被双亲遗弃的马特·斯塔兹曼张放出了最自信的笑容,他确实成为了这场比赛中当之无愧的焦点人物。2012年伦敦残奥会决赛上美国无臂选手马特·斯塔茨的这段完美的“演出”,一直是我个人内心中最能代表残奥会精神的瞬间。



他有着十分不幸的童年,因为先天性的残疾,他在四个月的时候就被亲生父母弃养。被遗弃的他十分幸运地被一对经营着农场的夫妻收养。他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样快乐地成长着,在牧场和母亲一起给小牛喂食,或者同父亲一起去钓鱼。


即便残酷的命运无情地夺去了他的双手,但是靠着乐观的精神和灵活的双脚,他又似乎觉得,自己或许常人也没什么不同,毕竟在他的人生中,别人可以用双手做到的事情,他用双脚同样也可以做到。


即便他认为如此乐观的生活,旁人异样的目光依然伴随着他的成长过程。感叹于他曾经拍摄网飞纪录片《Rising Phoenix》时接受采访说过的话:


很快我意识到不用在意别人怎么看我。要盯着我看的人总会盯,现在都还有人会盯着我看。所以到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就跟自己说我再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了。我才不在乎自己外貌是不是滑稽,他们盯着我看,我也不在乎。“


马特·斯塔茨几乎带着这样的心态笑看生活中的所有事情。无数的猜忌、嘲笑和质疑,丝毫没有侵扰到整个乐观的少年。


马特·斯塔兹曼开朗地笑着,他丝毫不在意他人对自己的指指点点,只因从他很小时候开始,父母就已经把这种笑看人生的乐观精神化作一颗种子,埋进了他的心田,随后生根发芽,他开始尝试着很多过去不曾尝试的事情。


于是乎他想要学习射箭,这样他就可以和父亲一起狩猎。最初,他在网络上搜索了“没有双臂的人该怎么射箭”,没有搜索出任何结果似乎说明了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并不想就这样接受这个“答案”。


“既然没有人这样射过箭,那我可以当第一个。”


在他的不断摸索出,想出可以用肩膀上的扣子来固定弓弦,在家人的帮助下,有了这套装备的他算是踏出了“弓圣”的第一步,他把自己的右脚想象成手臂,每天一练就是七八个小时,只为了练习如何能用脚射得更准确。所以我们看到了,在残奥会的赛场上,他展现出惊艳所有人的绝技。


残酷的命运或许总是喜欢将人捉弄。但是拉开弓箭的那一刻,我从马特·斯塔茨身上看到的,并不是只是怪异的姿势,我从他身上感受到的,也未曾有过一丝丝自怨自艾的负面情绪。他的坚定与自信,化作一道闪光的弓矢,划破了残酷命运曾经将他笼罩的至暗黑夜。



这是一支看不见球门的足球队。但在残奥会前夕,中国盲人足球队的“战神”倒下了。



鲜血的味道在口中弥漫开来,突如其来的碰撞一瞬间让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等反应过来,自己已经倒在地上了。痛觉从神经末梢传递到每一寸肌肤上。即便如此,张家彬紧紧攥着拳头,想坚持到这场比赛的最后一刻。


 对于张家彬这样的盲人足球运动员来说,受伤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在比赛中,因为无法看到其他球员,很多时候在防守时只能采取一些较为粗暴的动作。这一次,因为没有听到对方队员过来的声音,他被重重撞倒在了地上。


彼时的他,显得有些狼狈。曾经因为比赛时的激烈碰撞,他的门牙缺了一半,额头也被磕破了。新的碰撞让他长期以来的疼痛一齐爆发出来,现场的医护人员,出于安全的考虑,将他抬下了赛场。


主力的意外受伤,让整个队伍都有些乱了阵脚。


在了解盲人足球这项运动之前,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无法理解在看不见的情况下,是怎么进行比赛的。


和一般的足球比赛不同,在五人盲人足球比赛的用球中,安装了特别的铃声装置。球员可以通过听觉来判断球的位置。他们需要在比赛中不断喊着“位!位!位!”来提示友方队员自己的位置,再借由场外视力健全引导员的发号施令,来完成传球、射门的绝妙配合。


当你蒙上眼睛,整个世界都陷入黑暗。即便明明知道只有一块平地,但你的脑海中,时时刻刻前方都好似万丈深渊,就连想要迈出脚步都需要极大的勇气。


很多盲人运动员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也都束手束脚,不仅仅是因为害怕受伤,最初的他们需要最需要的,其实是如何抵御内心巨大的恐惧。


(来自如何踢赢一场盲人足球赛 -【冷却报告】)


盲人足球的挫败感同样也很强烈,因为他们看不见,即使球门仅在咫尺,踢偏的状况时也有发生。敢于奔跑和出脚,需要付出健全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这场比赛中,对手不仅仅别人,更是正是内心的恐惧和残酷的命运。


在看不见的绿茵场追逐、拼抢与射门,他们好似一群黑暗的舞者,用自己的毅力,与恐惧和伤痛共舞。


倒在地上无法动弹的那段时间,张家彬的脑海中或许浮现出很多过往,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时,他就因为伤病无缘残奥会。


他想起了自己因为门牙被撞坏,甚至无法进食的那段时间,他想起了一次训练的激烈碰撞,差一点就让他眼睛破裂出血,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他选择了没有告诉他们实情,就连手术都是教练签的字。


“放弃”二字,伴随着弥漫至全身的疼痛感,已经含在了嘴中,只要说出这两个字,那就能从“前线”退下来,也就不必再承受眼前的痛苦……然而,就在这种想法冒出的一瞬间,又即刻被自己否定了。他依然想要坚持比赛,咬紧牙关接受了医生简单的包扎后,张家彬再度走上了赛场。


因为在那里,还有自己在练球时结识的“兄弟”们等着他回去。曾经自卑的他结识了很多和自己一样的盲人队友,他亲切地把他们称作兄弟。他们一同克服黑暗所带来的恐惧,一路披荆斩棘战胜强敌,也一起在这个赛场上流过汗水和鲜血,或许他们之间的关系,比起一个队伍中的队友,更像是共赴战场的“战友“。


更重要的是,曾经因为失明郁郁寡欢的他,因为和兄弟们一起奋斗,才得以让自己从先天身体缺陷带来的自卑与自闭中走出来。那些笑与泪的点滴汇聚起来,才有了现在的他,才让他敢于站在赛场上,追逐着生命中追逐的光芒。


大抵和“伤疤是战士最好的勋章”那句话说的一样,此刻的伤痛对于早就失去光明的他来说,更像是自己活着的证明。战神终于回到了他的战场上,被他的精神所鼓舞的队友们,终于以1-0的比分战胜了伊朗队,获得了东京残奥会的参赛资格。


“这个战神嘛,真的不敢当,我可能不过是比其他人稍微灵活一点吧。”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张家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或许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让他看不见世界。而如今,全世界都将目光聚焦在了他们身上。在比深渊更黑暗的世界里,他们用脚下足球踢出的铃声,演奏出了一曲人类勇气的赞歌。



这是一名失去大部分双臂的短跑运动员。2012年伦敦残奥会T46级百米决赛上,这位中国运动员扬起下巴,咬紧牙关,用身体的摆动代替双臂,让双腿快速地轮换着,带领自己抵达终点,拿下第一。



视频里的这位运动员叫做赵旭。这场比赛中,他跑出了11秒05的成绩,拿到金牌的同时,刷新了亚洲纪录。



残奥会通常使用字母+数字的形式区别项目中的分级,T46级意味着运动员手臂缺失、肌肉力量不足或被动运动范围受损,但他们仍使用站姿比赛。


因而,很多人误以为他们的伤痛对跑步没什么影响,“反正跑步是靠腿的嘛”。但现实并非如此。如果你尝试过不使用自己的双臂进行跑动,大概能理解上肢损伤给跑动带来的困扰。


跑步时,上肢可以起到平衡身体、稳定身形、助力冲刺等作用。正确使用手臂进行摆臂可以提高跑步速度。一旦缺乏上肢配合,身体会更容易疲劳、受伤,也很难跑出好的成绩。


在训练过程中,赵旭受过很多伤。没有双臂,保持不好平衡,冲刺时很容易失去重心而摔倒,他也无法借助双臂支撑身体,连摔倒都更重一些。


对赵旭来说,这还不是唯一的压力。尽管与他同场竞技的其它运动员都属于同一分级,但他是唯一一位失去双臂的选手。这导致他无法使用蹲踞式起跑,只能采取站立式起跑。



与站立式起跑相比,蹲踞式起跑的预备姿势有用更小的稳定角,能让肌肉趋于最佳的状态,有利于瞬时发力,在起跑瞬间提供更大的初速度与加速度。显而易见,只能采用站立式起跑的赵旭很容易输在起跑线上。更何况,他无法提供有效的摆臂调整身姿,只能用更快的速度来弥补这种弱势。


赛场上,奔跑的双腿几乎是他的唯一依仗。即便如此,赵旭依然创造了奇迹。他以0.03秒的优势击败对手,夺得金牌,打破了长期被外国选手垄断的百米比赛格局。


从某种意义上,跑步改变了赵旭的一生。8岁那年,他因为不小心触碰到高压电,失去了大部分双臂,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很长一段时间,他孤僻、自卑、不愿见人,躲在自己的世界里挣扎着。


偶然一次,他在电视上看到残疾人选手的比赛,被他们坚韧而拼搏的劲头打动了。他开始尝试重新生活,练习跑步,融入社会。


刚开始训练时,他没掌握好技巧,成绩很不理想,但赵旭深知这条路不能投机偷巧,只能靠一次次跑动来提升。就这样苦练十年,他终于战胜了命运。在这场比赛开始之前,徘徊在起跑线附近的赵旭对着镜头大声喊出了三个字,“我要飞!”



这似乎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赵旭从某位不甘于命运的运动员身上看到了生命原始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也伴随着赵旭的声音,传到了更多需要激励的人心中。此后,或许还会有人拾起这种精神,将它不断传递下去。生命始终生生不息。



《奥林匹克宪章》中这样写道:


“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残奥会或许比奥运会更接近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每个人,无论生理、心理如何,他们都拥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都有机会站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


在这里,他们不会被异样的眼光打量,而是始终被友好的、温柔的目光鼓励着,在赛场上骄傲地展示自己。他们的每一次努力,无论胜败,都将收获欢呼、鲜花与掌声。


在这里,有无数与命运对抗的瞬间。没有双腿,就用双手加满速度,一路启航。



没有光亮,也要奋勇向前,朝着目标冲刺。



轮椅承载着他们,实现赛场上的对抗。



即便是躺着,也能举出独有的风采。



他们用自己的每一次起跑、跳跃、游动、击球……证明命运可以挑战、无需惧怕。而在每一次的奋斗拼搏中,他们通过砰砰跳动的心脏、急促的呼吸、额头流淌的汗水,切实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这种价值不能以更美的外貌、更高的地位、更饱满的钱包作为衡量,而应该以更富足的精神、更不屈的精神定义。我想起史铁生写过的一段话:


“他知道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这似乎正是给这些运动员们的最好判词。他们从来不是弱者,他们是真正的勇士。


在残奥会的赛场上,我无数次被那种生命的顽强与不屈所打动,那仿佛是人类刻在骨头里的印记。无论面临多少伤痛困苦,只要还会呼吸,只要胸口的心脏还在执著地跳动,总能从石头缝里找到希望。这种希望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被汗水浇灌出花来。


而当我们看着他们,同样被那种精神不断鼓励着,朝着未知的远方奋勇迈去,无畏、无惧。


最后希望这种看着渐渐成为一种真诚的关注,就像残奥会官博说的:


如果我们问您:全球残障人士的人口比例是多少?您会怎样回答?


您可能会说15%——因为我们已经为您提供了答案。但在此之前,您会说什么?我打赌这一比例会少很多。因为我们不轻易在您面前出现,也不会都聚在同一个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您很难相信我们的存在到底有多普遍。我们有12亿人。假如我们建立自己的国家,它将成为地球上第三大国家。所以您应该可以随处看到我们。


但是回想一下您自己的生活。如果您是雇主,您的员工中会有15%的残障人士吗?残障人士会占您朋友圈人数的15%吗?您喜欢的作者、欣赏的演员、在社交媒体上关注的名人中会有残障人士吗?如果没有,为什么不呢?15%并非无关紧要的比例,却很容易被忽视。


当体育通过跨国界跨群体的方式,连接着所有人的勇敢、热爱、执着、友好、互助之时,正符合了残奥会一词的希腊语原意——相伴、平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ID:raistlin2017),作者:雷斯林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