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蝙蝠侠的车
2022-03-29 10:48

聊聊蝙蝠侠的车

本文来自:日公园“天地无用”节目,主播:3000,头图来自:《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剧照

 

本期想跟大家聊聊最近正在上映的电影《新蝙蝠侠》。


核心主题很简单,就是聊聊《蝙蝠侠》电影里我非常喜欢的蝙蝠车。一是这一版电影里头的蝙蝠车,二是历史上、过往的蝙蝠车是什么样子。



《蝙蝠车》纪录片


今天我的聊天重点不涉及剧情,仅限于车。这次蝙蝠车的表现实在是太棒了,它不再和以前一样是蝙蝠侠的工具,或者是《蝙蝠侠》的创造者脑内的某种玩具、某种专业工程设备。总而言之以前的蝙蝠车要么不像是我们身边的东西,要么就像是我们身边非常有技术门槛的东西。这次《蝙蝠侠》中的蝙蝠车,其实更像是你身边的东西,并且它又不是那么专业化。你能感觉它跟你有强烈的关联,是你一砖一瓦、一块铁板一块钢筋建造起来的。也就是说你开着蝙蝠车在街上逛的时候,人和车是合二为一的。蝙蝠侠和蝙蝠车的关系非常亲密、非常紧密,这个感觉就非常有趣。


《新蝙蝠侠》


而且在以前的《蝙蝠侠》电影中,很少有蝙蝠车在电影开场之时没有出现的情况。但在这版《蝙蝠侠》中,蝙蝠车直到电影中段才出现。它的闪亮登场帅到后来很多人在抖音上制作搞笑视频的时候都会提到蝙蝠车登场的那一幕——DUANG,大灯一亮、警铃一响、发动机引擎发出怪兽嚣叫般的轰鸣。


关于这点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的导演马特·里弗斯说自己当时在Instagram上勾搭到了一个汽车设计师Ash Thorp,对方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家,在很多电影中都做过视效美术。很多人知道这位设计师并不是通过电影,而是通过之前网上有人放出的一段CG制作的、CD化的阿基拉短片了解到他。


这位设计师还做过一些商业项目,比如《工程机动队》里面的霓虹特效、《刺客信条》中的UI界面、再比如《超凡蜘蛛侠》《安德的游戏》《全面召回》《机器战警》……总之最近的新片中各种视觉效果、美术特效他都经常参与其中。这位设计师的本职工作一是绘制动画、漫画,比如画一些《星球大战》的背景图;二是接手一些和汽车相关的广告。在汽车的工业设计方面他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


我估计蝙蝠侠的导演里弗斯一来是看了Thorp画的《星球大战》的系列作品,二来是认为Thorp做的车不错,就找他来聊聊。一来二去两人一拍即合。所以Ash Thorp对制作蝙蝠车还是抱有极大热情的。他会一边制作一边在ins上发各种动态,并且附上详细的解释。导演和他一起联手制作了这辆蝙蝠车,也谈到了许多非常有趣的想法。


我们先把这一部分的故事说了。这辆蝙蝠车的设计思路非常丰富,因为这一代蝙蝠侠是一位年轻的、“上岗”一两年的、刚进入职业生涯第三年的蝙蝠侠。所以你可以认为几年之前的他还是一位teenager,一个少年。所以在他的少年时代,他应该会有自己喜欢的车、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也会自己去开、去改装这辆车。这也是年轻人的特权嘛。像我们以前开车,豪华SUV车友群里的人全都在聊抽烟喝酒烫头,但运动感强一点的便宜车的车友群里聊的就全是“崩他”、“改装”、“会不会被抓啊”、“我今天改了这个部位”、“把你的龙骨卖给我”如此种种非常有趣的故事。


所以导演和设计师在设计这辆车的时候,也考虑了年轻用户的感受。这是一辆年轻人开给年轻人看的车。除此之外,他们在设计这辆车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点,即参考旧时代的汽车美学。每一代的蝙蝠车其实都会“落后”于当下20~50年,蝙蝠侠身上的比较古典的、老派的气质会让人回想起三十年代的纽约或芝加哥街头犯罪猖獗、警匪一家的氛围。所以在车辆上设计师也会尽可能追求“复古”,让大家能重温旧日的、经典的感觉。这版蝙蝠车不是上天入海、花里胡哨的,它更偏向于经典范儿。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导演和设计师肯定是参考了一些六七十年代的老车原型。


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就跟塑造角色是需要角色原型一样,设计蝙蝠车的时候也需要一个车辆原型。有人会说这一代《蝙蝠侠》太像出租车司机了,或者按我的说法,它特别像《唐人街》《洛城机密》这种新黑色电影(Neo Noir)。电影的原型是新黑色电影,蝙蝠侠的原型是,众所周知,导演是在科特·柯本的歌声陪伴下创作出这部电影的。


那么蝙蝠车的原型是什么呢?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儿。这辆车的灵感原型来自1983年的一部汽车主题的老电影,该片由著名的约翰·卡朋特导演执导,是一部汽车主题的名叫Christin的惊悚片,国内的翻译叫做《克莉丝汀魅力》。


这部1983年的电影里描述的也不是1983年的车,而是一辆60年代的Plymouth(普利茅斯)牌型号为“愤怒”的老车。在电影中,这辆车是一辆“鬼车”,据说该车出厂之时就闹过人命,后来也频频发生事故,因此售价特别便宜。因此主人公以相当低廉的价格将其纳入囊中,结果最终同样难逃厄运。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戴眼镜的阿宅,平时在学校里老受人欺负。为了泡妞他买了这么一辆老爷车,结果还是被流氓欺负了一顿,车也被砸了。结果他意外发现这辆车竟然有自我修复能力,不仅如此,它还能自己开出去替自己和车主报仇。听起来不错,但事实上车主很快就被这辆车夺舍了,变得像吸血鬼。最后逼不得已,主人公和这辆车展开了决斗,最终干掉了这辆凶车。


GTA Online新的版本升级之后,在万圣节的晚上,你可能会突然在你的后视镜中看到一辆着火的Plymouth车,这辆车撞到谁谁的身上就会燃起不灭的大火,最终命丧于此。很多玩家都会有这个经历。游戏里的那辆车就重现了《克莉丝汀魅力》这部电影里很多经典的场面,比如车的前脸撞碎了,仿佛一个怪物的血盆大口;这辆车自己撞击了另一辆车后回退的时候,车头会咬住对方的车身把对方扽出来;以及引爆了一个加油站后,这辆车浑身是火拼命地追逐那个砸坏它的流氓。这些场面都是电影史上非常经典的与车有关的惊悚场面。这一版《新蝙蝠侠》中也有很多场面在向这辆车致敬。所以,这辆Plymouth车就是此版蝙蝠车的原型。


聊完车的原型,我想先把这一代蝙蝠侠放在一边,先聊一聊我当年看过往的《蝙蝠侠》电影的时候我对电影中蝙蝠车的感受。


我第一次看的蝙蝠侠电影是《永远的蝙蝠侠》(Batman Forever),主演是瓦尔·基尔默(Val Kilmer),当时觉得哇,瓦尔·基尔默真帅!那一代的罗宾是克里斯·奥唐纳饰演的。也就是说,《永远的蝙蝠侠》和《永远的罗宾》的罗宾是同一个演员,但蝙蝠侠不是同一个演员。后来一代的蝙蝠侠是由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饰演的。


当时特别喜欢《蝙蝠侠》一是因为它的音乐特别好听,二是因为妮可·基德曼在里面特别好看。而且里面汤米·李·琼斯(Tommy Lee Jones)饰演的双面人和金·凯瑞(Jim Carrey)饰演的谜语人都是很经典的形象。但那一代的蝙蝠车我不是特别喜欢,我喜欢的初代迈克尔·基顿(Michael Keaton)版的蝙蝠车。


1989《蝙蝠侠》截图


我认为但凡看过蝙蝠侠的大多数人都会更喜欢初代蝙蝠侠。那部电影不仅是迈克尔·基顿主演的,还是蒂姆·伯顿(Tim Burton)执导的(该导演还导演过《圣诞夜惊魂》等电影)。这位导演虽然扬言自己没看过蝙蝠侠,但他本人的气质几乎和蝙蝠侠如出一辙,所以他拍的《蝙蝠侠》特别好、特别有意思。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我特别喜欢,出自里面的小丑(Jack Nicholson饰演,也是《闪灵》的男主)之口。当小丑看到蝙蝠侠被多面围攻但最终驾驶着蝙蝠车逃出生天,他就趴在楼房的阳台上,手扶着栏杆,凝视着蝙蝠侠远去的背影,无不羡慕地说:“他哪弄来的这么多玩具?”那个羡慕的口吻仿佛一个小孩看到其他小孩在玩玩具,那种心情我觉得他呈现的太好了。


《蝙蝠车》纪录片


那一代蝙蝠侠特别棒,不论是气氛还是其他都妙极。以至于当时华纳兄弟为了延续这个热度,在《蝙蝠侠归来》(Batman Returns)尚未开拍之时,先制作了蝙蝠侠的动画版本。当时动画版的导演发现自己无法像蒂姆·伯顿一样把握那种戏剧张力,再加上开发能力不强,当时美国的二维动画开发能力也还尚未达到电视动画的程度。所以当时他们做了一个天才的决定,和当年制作《变形金刚》时如出一辙。他们找到日本东映株式会社说,我要做《蝙蝠侠》的动画,你们能不能来点人到美国来帮我做?所以当时的这版动画大多是出自日本公司之手。因此你能感受到那版《蝙蝠侠》的气质和其他诸如《超人》的美国动画的感觉相距甚远。


蒂姆·伯顿这版《蝙蝠侠》是怎么制作蝙蝠车的呢?之前并没有人考虑过这个问题。在电视剧版本中,人们是拿别的车修修改改,套上蝙蝠车的外壳了事。但当时其实好莱坞有很多时髦的电影已经在汽车改装上做出了一些成就了。所以蒂姆·伯顿当时找到了安东·弗斯特来做车辆设计、朱利安·卡尔多(Julian Caldow)绘制概念图,以此来尝试如何制作这辆蝙蝠车。


第一部蝙蝠侠电影可以追溯到1989年,我们刚刚说过,蝙蝠车一般都会“落后”20~50年,再加上蝙蝠侠其实是一个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故事。因此,设计师们尽可能让蝙蝠车呈现出一种“三十年代感”。


所谓的“三十年代感”是什么呢?第一,彼时已经有了先进、华丽的跑车,与此同时,战斗机腾空出世。所以设计者们想到了一种方法,把跑车、战斗机元素混合起来。具体是怎么混合的呢?首先,他们弄来两台六七十年代雪弗莱羚羊(Chevrolet Impala)的底盘。那个时代的雪弗兰非常好看,我们从现在的雪弗兰车中还能看到当年的靓影。但现在的雪弗兰车整体上比较圆润,没有当年那么支棱。


《邪恶力量》这部剧里他们开的车就是雪弗兰1967年老款的羚羊。有一段时间,我夫人特别爱看《邪恶力量》这部剧,有一年她过生日,我就想方设法找到了剧中的同款车送给她当生日礼物。这种思路比较直男,但也挺有趣的。我也挺喜欢那辆车。


当时他们是拿了俩羚羊的底盘,再给它装上一个科尔维特(Chevrolet Corvette)V8的发动机,这就基本有了个架子。


那么底盘连上之后,汽车外壳怎么办?80年代的电影工业和现在还是有所区别。当时的电影人更多还是参考已有的东西来把一辆车拼起来。这辆蝙蝠车前面的大灯用的是本田的思域(CIVIC),尾灯用的是法拉利的尾灯,这样你才会觉得好看。


另一个有趣的点是,1989年版《蝙蝠侠》,其蝙蝠车前部有一个涡轮的进气口,这让这辆车看起来像是既像一架飞机、又像一架火箭。涡轮一旦转动,汽车立即启动。这个涡轮也不是一个摆设,它来自劳斯莱斯为英国鹞式战斗机生产的发动机。也就是说他们把后来施瓦辛格的电影《真实谎言》里战斗机的叶片拆下来安装在了蝙蝠车上。这辆车整体看来,外形和底盘都是一辆车,从前面看过去,能看到飞机的涡轮叶片,车内空间也非常像一个飞机的驾驶舱。整体而言,迈克尔·基顿仿佛在陆地上驾驶一辆飞机。我觉得那个时代的小孩儿挺幸福的,你第一次看《蝙蝠侠》看到的就是蝙蝠侠开飞机,即使在地面上开,那其实也是一件挺帅的事儿。


那辆蝙蝠车拍摄了初代蝙蝠侠和《蝙蝠侠归来》两部电影后歇了几年。到了1995年,《永远的蝙蝠侠》上映了。我觉得这部电影各方面都挺好,而且毕竟是看的第一个蝙蝠侠电影,不是以前的电影录像带了,因此不论从情感上还是认知上都还是不错的。


但《永远的蝙蝠侠》里的蝙蝠车就差强人意。那一版蝙蝠车就不是一个从车的角度出发制作的成果。又或者说设计师本身对车并不敏感,没有新意。


那一代蝙蝠车是一位叫Barbara Ling的女性设计师设计的,她在设计这个车的过程中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她认为蝙蝠车车如其名,一定得形似蝙蝠。当然,初代的蝙蝠车在某些方面也像蝙蝠,比如翘起的尾翼。但Barbara Ling这一版蝙蝠车实在有些过于动物化了。这辆车不再像车,反而更像动物。设计师在车尾部分安置了巨大的“蝙蝠翅膀”、“蝙蝠小耳朵”、“蝙蝠导航翼”,你就会觉得整个这辆车过于直接,像是一个用翅膀把自己包裹起来倒吊在洞里的蝙蝠,甚至有点像一只即将破茧而出的昆虫。总而言之,这辆车车不像车,飞机不像飞机,船不像船。初代的蝙蝠车会让人觉得这是一辆特别特别帅的车,是蝙蝠侠开的车。


而《永远的蝙蝠侠》里的蝙蝠车就不会给观众这样的感觉。他们会觉得这是个骷髅马,或者是个大蜘蛛,蝙蝠侠怎么会开这么个玩意儿? 在这部电影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设计者对车这件事儿并不感冒,或者说她对车的理解程度有点肤浅。


我很喜欢的一场戏,就是罗宾当时没想留在蝙蝠侠那边,他想骑着他的摩托车离开。然后蝙蝠侠说,正门坏了,你从侧门走吧。瓦尔·基尔默演的这一版蝙蝠侠特别坏,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按照我设定的路线走一下,你把我让你看的东西都看了呗。所以他让罗宾从车库走。一进车库,看到蝙蝠侠有这么多车,一车库的好车,从跑车到摩托车,罗宾就走不动道儿了。他思前想后,出去呢,也是混社会跑江湖,那还不如在这个地方跟着大哥混,还能玩玩车,于是罗宾就跑来这边开始跟着蝙蝠侠混。这是挺有一个意思的设定,但是你能感受到主创对车辆的认知,就是把其视作一种玩具,一种实用工具,一种很外在的东西,而不是像上一代蝙蝠侠那样人车一体。


其实在乔·舒马赫(Joel Schumacher)执导的《永远的蝙蝠侠》这一时期,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电脑CG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电影工业了。设计不再像八九十年代初期那样按照实物依葫芦画瓢,而是找一个设计师画出草图,在CG上进行绘制再看效果。


那个时代《异形》的设计师吉格尔(H.R.Giger)特别火,所以当时舒马赫也找了吉格尔来设计蝙蝠车。但是从《沙丘》来看,吉格尔的设计风格还是过于奇异了,他设计的蝙蝠车即使用CG修完了做出来,也还是非常奇怪。汽车不再像汽车,反倒像个钳子。所以后来Barbara Ling参考了吉格尔的一些设计想法,但没有全盘照抄。瓦尔·基尔默那一版蝙蝠车其实是骨骼外露的,这种骨骼外露包裹内脏的感觉其实是非常典型的吉格尔的风格。有时候我们会说那一版蝙蝠车看起来特别怪像一个虫子,这其实非常正常,因为这就是吉格尔的设计风格的一个延续。


但还是要说,这辆车本身的感觉就不太对,因为作为蝙蝠车,必须要激起观众想拥有它的欲望。但1989年那一版蝙蝠车的设计思路其实源于盐湖赛道上的火箭车,把它做到尽可能的帅,但又不是那么张扬,它有点内敛,有点含蓄,你就觉得那样很好。


往后几代,尤其是诺兰那一版蝙蝠车,它是一个悍马加兰博基尼的组合,它本身也有自己的灵感源头。但这个车就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虽然它确实非常像动画里的车,表现起来风格很棒,但如果对比前面的蝙蝠车,蒂姆·伯顿版就像一个游刃有余的超跑,像一辆涡轮式的法拉利,诺兰这版蝙蝠车就有一种强硬的打击力量,给观众一种“我砸”、“我压”、“我蹦”的感觉。后来的本·阿弗莱(Ben Affleck)那一版蝙蝠车其实和Tumbler是一脉相承的,只是更薄、更扁,更像是有钱人的GT赛车。


到了《新蝙蝠侠》里,蝙蝠车代表的则是一种怒火,一种个人成长的无法被束缚的怒火。所以历代蝙蝠车都和主人公的情感有一定连接。


但瓦尔·基尔默那一版蝙蝠车其实很怪,它有种作茧自缚的意味,整个车都呈现出一种怪异感。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上映之后票房反映还行,但蝙蝠车的口碑就很一般。大家对这辆车颇多诟病,设计师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两年后拍摄该系列电影的第二部时,主角就从瓦尔·基尔默变成了乔治·克鲁尼。


由于华纳的制片模式是演员中心制,所以华纳会尽量让自己捧起来的大明星去饰演蝙蝠侠。从最开始的迈克尔·基顿到现在的罗伯特·帕丁森(Robert Pattinson),他们都是华纳的演员。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对于重点培养的演员,华纳都会让他们去拿蝙蝠侠试一下水。乔治·克鲁尼的那一版《蝙蝠侠》,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蝙蝠衣上有乳头的那位蝙蝠侠,车辆设计师还是Barbara Ling,当时她觉得,既然上一个蝙蝠车的口碑不好,那么这一个蝙蝠车就得改一改方向。所以她换了一种思路,从生物型的蝙蝠车,换成了豪车型的蝙蝠车。


这辆豪车可不得了,它参考了德拉哈耶165,那辆车简直是科幻黄金年代描绘的会出现的驰骋在未来世界的车。这辆车的生产量极为稀少,样子也非常好看,呈前圆后尖的水滴形。这辆车本来是用作埃及王室的专用车,但由于战争因素未投入使用。


基于此,Barbara Ling决定用165来作为蝙蝠车的原型。1997年的蝙蝠车的确比1995年的那一版好看很多,但设计师还是不知死活地在车的尾翼上安置了小翅膀,这就让蝙蝠车整体看起来像是漫画里的蝙蝠车,而非电影中的蝙蝠车。这辆蝙蝠车是历史上最长的蝙蝠车,有30英尺,即9.14米长。咱们现在开的小车不过4~5米,即使再大一点诸如阿尔法也会格外讲究空间布局。然而这辆车竟然长达30英尺。这是蝙蝠侠历史上最大的车,这已经不是蝙蝠车,而是卡车的感觉。


你能从中感到设计师对于什么人在开车、什么人在玩车、人们看车的目的是什么等等问题并不十分在行。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抱怨,也许她真的是特别厉害的汽车设计师。反正我个人的感觉是,电影和车都不太行,让人十分抑郁。


这部《蝙蝠侠》收束后,整个IP沉寂了非常久,直到8年后诺兰才再次接手。我把诺兰(Christopher Nolan)的蝙蝠侠和扎克·施耐德(Zack Snyder)的蝙蝠侠归为一类。90年代中后期的蝙蝠车参考的是二战前的车辆,80年代的蝙蝠车参考的是30年的的车辆,两者都存在着一个50年左右的时间窗口。


诺兰的《蝙蝠侠》首先是题材变了,它不再像以前那种漫画感、网感很强的存在,反而很实际、很真实。另外,诺兰的作品需要有人替他去构筑真实性,所以这一代蝙蝠车就成了一个和电影主题,即城市暴动特别契合的东西。蝙蝠侠作为一个异己如何挽救堕落的哥谭和他的敌人。有意思的是,这个话题和当时美国以及美军在世界上的所作所为相互呼应。


当时提前看了这部电影的朋友就说,这一代蝙蝠车差点意思,它不像蝙蝠侠的象征,而像是一个蛮横的力量型选手,正如电影里所说,街上有一辆黑色的坦克。这辆车叫做Tumbler不倒翁,是翻跟头的意思,因为它的原始设定是用于军事用途,在架设桥梁时,这辆车能高速行驶,快速连接桥梁两侧。这辆车是内森·克劳利(Nathan Crowley)和诺兰两个人一起商定设计的,也就是说它蕴含着许多诺兰的想法。这是一辆非常实际、非常真实、有实际用途的车,它身上的军事意味非常浓烈。我并不排斥这种车辆,甚至我以前非常喜欢这种军事感很强、弹跳能力很强的车。


Tumbler刚出来的时候,我一度将其称作“筋斗云”。我特别不喜欢诺兰的蝙蝠侠,但并不是不喜欢贝尔(Christian Bale)、他花花公子式的生活或者他拯救世界的想法,我不喜欢的是诺兰电影的意味。诺兰的电影其实需要依托于非常明确的历史背景,不论是《敦刻尔克》《星际穿越》《盗梦空间》还是《信条》,这些作品我都非常喜欢。但他的《蝙蝠侠》讲述的并不是蝙蝠侠的故事,而是诺兰自己的故事。他把蝙蝠侠和罗宾的关系完全拍成了卡通片。


但观众想看的是迈克尔·基顿时代的哥特风的蝙蝠侠。而把蝙蝠侠放进精神病、杀人狂的大背景中,显得十分突兀。一切事物都那么真实接地气,突然出现一个戴着面具、穿着橡胶衣行侠仗义的人物是非常非常不合时宜的。


诺兰的世界观更适合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或者罗伯特·帕丁森身着现代服饰,戴着礼帽,穿着西服穿行其间。在漫画里,蝙蝠侠只有在肉搏战斗之时才会去穿蝙蝠衣,在其他场合他是不会穿这身衣服的。很多事情应该用布鲁斯·韦恩(Bruce Wayne)的身份而不是蝙蝠侠的身份去做。所以我对于诺兰这一版《蝙蝠侠》,是非常不喜欢的。


Batman Begins(蝙蝠侠:侠影之谜)的前半部分略显拖沓但还有点意思,后半部分简直没眼看。对于诺兰和他之后的《蝙蝠侠》中的车辆,我个人都觉得它们太功能性了,缺少一点浪漫情怀。又或者说如果你认为蝙蝠侠的浪漫仅止于此的话,那你多少有点瞧不起蝙蝠侠的意思。


所以,在《新蝙蝠侠》中,我看到了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变化,蝙蝠车比以前更真实、更实际。首先它不再有花里胡哨的小翅膀等等装饰,但同时它也不像是有钱人专属的超科技产品。这一版蝙蝠车很好地体现了年轻的Bruce Wayne在他还没有成为蝙蝠侠时,在他还是个少年之时,他是如何打造自己的车辆。并且在他成为蝙蝠侠后,是如何把自己对车辆的热爱转化成了蝙蝠车。所以新版蝙蝠车的核心思想在于年轻人自己组装的肌肉车。


一说到肌肉车我们自然会想到一些传统的经典的肌肉车品牌。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可能会想这辆车怎么这么像道奇(Dodge)的挑战者(Challenger)呀?但其实这辆车不是挑战者,它是战马(Charger)。用现在的眼光去看Charger,你也许会觉得并不是特别好看,它有点俗气,现代感太强了,有点雪弗兰科鲁兹的感觉。但是当年1969年的Charger老车,也就是《速度与激情》里迪塞尔开的那辆车,更像是现在的Challenger给人的视觉感受。


《新蝙蝠侠》的设计师们在设计蝙蝠车时有几个核心思想,一是上文提到的《克莉丝汀魅力》中的“嗜血野兽车”,在《新蝙蝠侠》中他们也会把蝙蝠车塑造得非常嗜血、非常可怕,大灯一开油门一响,仿若地域骑士降临。二是这辆车和Bruce Wayne是融为一体的。这辆车是Bruce Wayne自己的产物,所以它和Bruce Wayne有性格上的相似性。


什么叫性格上的相似性?Bruce Wayne作为蝙蝠侠新手,他也会在自己的双重身份之中感到迷茫和困顿。有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他体内的复仇火焰会像喷薄而出的岩浆一样从体内释放出来,倾泻到犯罪分子身上。有意思的点在于,这辆蝙蝠车并没有完整的蒙皮,它有大量的骨骼结构暴露在外,发动机之类的部件也是外露状态。这种感觉非常类似于Bruce Wayne和蝙蝠侠的关系,后者是前者身体中蓬勃生长的怪物,即将伺机而出。所以蝙蝠车也呈现出一种分裂主体、吞噬一切之感。


所以他们当时首先是拿1969年的道奇战马的底盘过来把顶锯了,锯掉顶部,这是因为战马低趴太低,帕丁森坐在里面观众无法看到他的脸。再加上蝙蝠侠带着面具,就完全看不到他的存在,所以他们把底盘顶部去掉,再把车内加高,让观众能通过前窗看到蝙蝠侠的面部。


我也开过一段时间的道奇Challenger挑战者,这个车型就跟1969年的Charger这个外形很像。其视野其实是非常受限的,设计师们还做了其他改动,比如尾部就参考了福特的GT40和普利茅斯“愤怒”的尾部,做了一个很像老车的支棱起来的尾翼。如果你完全从正后方看的话,尾翼的和车身形成了一个蝙蝠的形状,非常好看。蝙蝠车给观众一种它既和主角合二为一又想突破一切的感觉。所以蝙蝠车的发动机是一个外露的状态,在拼乐高的时候我就发现,虽然蝙蝠车的发动机是在车的后部。但是车前盖下面也能喷火。也就是说车中的所有部件都展现出了一种力量感,一种有突破束缚的感觉。这就让观众觉得眼前一亮。


片中的蝙蝠摩托也是我的心头好。电影中有很多Bruce Wayne 骑摩托车而不是蝙蝠侠骑摩托。Bruce Wayne身着工装,戴着圆圆的头盔,骑着自己组装的一个破摩托叱咤风云。这辆摩托车的车轮是铃木的Hayabusa(隼)来设计的,但同时又有所不同。为了展现这是一辆年轻人的车,车主尚不具备完备的改装能力,这是个比较粗犷的加重框架的双摇臂摩托车。


除了摩托之外,许多其他物品也带着明显的手工痕迹。比如蝙蝠帽就是Bruce Wayne自己手缝的,上面还有皮革的痕迹,至于这辆手工摩托车,在电影后半段Bruce Wayne和猫女两个人一前一后随风而驰时,营造出了一股特别的江湖气,一种属于具有浓郁东方气质韵味的这种侠客感。


《新蝙蝠侠》有几个场面都让我很爽。比如他跟企鹅(企鹅人Penguin是美国DC漫画旗下的超级反派)大战一场追车戏,蝙蝠车从火焰中一跃而出,动人心魄。镜头语言也非常流畅,从企鹅的视角来看,蝙蝠侠恰似一只倒立的蝙蝠。


《新蝙蝠侠》拍出了我想象中的蝙蝠侠感觉。阴翳的都市、古堡式的建筑,漫画的质感、古典的气质、现代的话题。导演尽其所能在电影院允许的时长范围内。把故事呈现得圆润平整。三个小时的电影,即使到最后叙事有些崩裂,但导演已经做到了极限。这也是因为《新蝙蝠侠》的故事比较复杂,想在短短三个小时内把故事讲述清楚,再加上画面、音乐等种种考量,实非易事。


我甚至会悲观地认为,这也许就是电影这一艺术形态的一种变化。在这个碎片化的流媒体时代,电影已经显得有些步履蹒跚了。也正因如此,像蝙蝠侠这种电影才会出现拍三个小时电影,故事还没讲清楚、没讲完的窘境。可能这就是是电影艺术这种媒体形式当下所面临的一个必然挑战。


说回到蝙蝠侠的车,我真的是非常喜欢。开着这种车出去兜风,不论是那种架势,还是那种肃杀的神情,以及那种“I am agents”的潇洒心态,都是蝙蝠侠式的。


《新蝙蝠侠》


新版的蝙蝠车、蝙蝠侠,洋溢着贵公子、少侠客的潇洒恣意,充斥着青春气息和少年质感。建议大家如果有条件或者有兴趣的话,还是建议去电影院,尤其去IMAX厅观看。经常有蝙蝠侠看,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开心的事儿呢?


好的,那么我们本期就聊到这里,感谢蝙蝠侠的存在,感谢符合我审美的蝙蝠车的出现!


(“天地无用”是由日谈公园出品的一档音频播客节目,定位于“视觉文艺杂谈”,由资深漫画编辑、动画制片人3000主持。邀请奋斗在视觉文化领域一线的创作者,以及重度的内容娱乐消费者,一起来聊聊大家都喜欢的作品或其所引发的话题。节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动漫游戏、小说电影、衣食住行、兴趣爱好。)


本文来自:日谈公园“天地无用”节目,主播:3000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