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壳郎,拯救澳大利亚
2022-04-06 12:16

屎壳郎,拯救澳大利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行星球 (ID:huanxingxingqiu),作者:木辛,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从蜣螂、屎壳郎、粪金龟,再到圣甲虫,它是古埃及神话的圣物,是守护法老墓穴的护身符,它被古埃及人称之为:克罗斯特。


古埃及的神话传说中,太阳神负责掌管运送太阳

而太阳的东升西落就跟蜣螂推动粪球一样,

因此太阳神的形象也就成了圣壳虫

图:digitalmapsoftheancientworld.com


埃及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圣甲虫饰品

图:Egyptian Museum


法老图坦卡蒙墓葬中的胸饰

图:Egyptian Museum


虫神诞生


自然界的生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的关系。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屎壳郎是一种常见的金龟科昆虫,在平常人眼中它是一种不起眼的小昆虫,甚至有点名声不雅,因为它总是不知疲倦地推啊推,直到把一个小不点的屎球推成了一个大屎球,你才会放下手头的工作,不得不开始重视起这个忙碌的家伙。


就是这样一种不起眼甚至人人都能碾死的昆虫,曾经在上个世纪挽救了澳大利亚的畜牧业。被澳洲人称之为:六足使者。


屎壳郎解剖图

图:wiki


屎壳郎救了澳洲人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其牛肉、牛奶畅销全球。


澳大利亚本没有牛。1770年,欧洲拓荒者登上这里发现天然牧场众多,而且气候湿润,没有大型猛兽,心中顿时欢喜:这可是养牛的绝佳国度啊!


于是几个移民商量,从本土引进奶牛。从此,澳洲奶牛群数量开始几何式暴增,畜牧业开始飞速发展,给这些移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澳大利亚气候湿润很适合做牧场


然而好景不长,陡添忧愁。20世纪60年代澳洲共有2600万头奶牛,家畜数量庞大,由于牛的数量猛增,粪便除了就成了个大问题。在无人工干预处理的情况下,粪便有机物在自然中分解需耗时一个月。随着粪便腐烂,它们会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其中的营养物质和细菌则会渗入水中。


一氧化二氮是一种温室效应很强的气体,对环境影响很大。此外,每个粪堆在一周之内约可繁殖和养活3000只苍蝇,难以分解的牛粪还会遮挡阳光,严重影响了牧草的光合作用,导致大片牧草死亡。


牛依赖牧草生存,牧草岌岌可危,经济效益也就显著下滑,而且牛粪滋生的大量蚊蝇昆虫泛滥成灾,环境卫生严重恶化。要知道,千万规模的牛群每天能生产上亿坨粪,牛粪在牧场越堆越多,牛粪里的苍蝇也越来越多,当然,苍蝇多了也不会只呆在牧场,周边城镇也大受其害。


面对“牛粪之灾”,澳大利亚政府投入许多力量无济于事,科学家忧心忡忡无计可施。


牛粪很招苍蝇▾



“澳洲屎壳郎项目”


时间到了20世纪60年代,一种小昆虫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它以动物粪便为食,背着黑色的硬壳,永远不知疲倦的在推着粪球滚动,屎壳郎能解决澳大利亚的牛粪危机么?


其实,澳洲本土也有屎壳郎,但本土的屎壳郎只喜欢解决那些有袋类动物排泄的的干硬粪便,奶牛排出的粪便水分含量大,粘稠不易成型,所以澳洲本土屎壳郎没兴趣!


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针对日益严重的牛粪危机,专门发起了一项“澳洲屎壳郎项目”(Australian Dung Beetle Project)


这个项目是干啥的呢?就是从外国引进43种屎壳郎品种,来解决澳洲的牛粪问题。这些引入的屎壳郎很快展现出了惊人的“食屎效率”,不但消灭了牧场上众多的奶牛粪便,苍蝇的数目也下降了90%。


屎壳郎计划

图:csiropedia.csiro.au


George Bornemissza建议将外国屎壳郎进口到澳大利亚来解决牛粪问题

图:csiropedia.csiro.au


自然界的清道夫


屎壳郎,学名“蜣螂”,属于鞘翅目-金龟子科物种。鞘翅目里的物种繁多,包括我们熟悉的瓢虫、独角仙、天牛、金龟子。


蜣螂全体黑色,稍带光泽。雄虫体长3.3~3.5厘米,雌虫略小。雄虫头部前方呈扇面状,表面有鱼鳞状皱。


鞘,即刀剑的外壳。鞘翅目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它们的前翅已经变成了坚硬的角质,如同剑鞘一样。



而我们的主角蜣螂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庞大的家族,其环境适应力很强,除了南极洲之外的六大洲都被它们勤劳的身躯给占领了。


在屎壳郎庞大的家族内,口味也略有不同。既有懒汉,也有勤快的;工作方式有的是推拿,有的是倒立。屎壳郎这个名字,并非指具体某个科、某个属的甲虫,而是泛指金龟子总科中具有吃屎习性的几千种甲虫。


中欧金龟子总科物种及其解剖结构

图:wiki


屎壳郎利用粪便作为食物和筑巢的原料,而且还将粪便制成球状滚动到巢穴贮藏起来。其大面积地清除垃圾的能力,在生态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对草原的牧业经济影响甚大。因此赢得了“自然清道夫”的美誉。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的资深昆虫学家Clarke Scholtz说:“我们在南非有1500万头牛,每头牛每天会拉12次粪便,这相当于每天产生大约5500吨牛粪。如果没有屎壳郎,我们都会生活在齐膝深甚至是齐肩深的牛粪中,而且这还是我们没有考虑大象粪便的情况。”



感恩屎壳郎的儿童绘本

图:《屎壳郎的日记》


屎壳郎千差万别的推便便方式


作为一名合格的清道夫,很多人认为蜣螂推便便的方式都是倒立后推的,其实不然,不同种类的蜣螂推便便方式不尽相同。


屎壳郎主要分为3种:推粪型、地道型、粪居型。


推粪型:就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屎壳郎推粪的方式,它们会把粪便慢慢滚动成球状,用后肢发力,倒立式腿法,在推动的过程中粪球越滚越大。


推粪型屎壳郎


在远离竞争者的同时,雌性屎壳郎会跳上粪球表示选中了雄性来交配,然后夫妻两一同把粪球推入挖好的洞穴中,雌性在粪球开始产卵。


地道型:地道型屎壳郎和推粪型一样,只不过他们更省力省心,直接在便便下面挖好洞穴,把粪便推进洞穴,做好形状,就成了“育儿场所”。


地道内的雄性屎壳郎会竖起强壮的肢角与晚来的入侵者斗争,以保证雌性顺利产卵。有的雄性屎壳郎比较鸡贼,会伪装成雌性,趁对方雄性不注意偷偷溜进洞穴与雌性交配。


地道型屎壳郎

图:inf.news


粪居型:这类屎壳郎采取最直接的手段,直接在一坨便便里边产卵,虽然这样省事省力,但这种方式也让他们的后代比地道型和推粪型的屎壳郎更容易被吃掉。


幼虫在地道、粪球或一坨便便上孵化后,它们会在成蛹前吃粪便,然后转变为成虫。


粪居型屎壳郎

图:inews.gtimg.com


并不是所有屎壳郎都吃屎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并不是所有屎壳郎都以屎为生,也并不是所有的屎壳郎都有屎可吃,同一片领地内的竞争往往非常激烈。


某些种类的屎壳郎其实是杂食性的,以腐烂的树叶、果实、蘑菇为食,甚至也可能吃一些小型昆虫。巴西科学家就发现,有一种捕食性屎壳郎会切掉大型蚂蚁的脑袋,取下饱满丰腴的腹部,滚回它们的地下巢穴(就像滚粪球那样)


不过这种杂食性的屎壳郎,就需要寻找不同的食物来补充营养。相比来说,专注吃屎就容易多了,因为其中完美包含了它们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它们非常快乐地当着大自然的清洁工,清理着自然界那些没人要的垃圾和废物。


除了牛粪便以外,几乎所有的屎壳郎都偏爱食肉动物的粪便,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团队研究发现,把十二种不同食性的动物粪便放在屎壳郎面前,食肉动物的粪便明显更受欢迎。这是因为食肉动物的粪便包含更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成分。


不同食性动物粪便受欢迎程度

图:inf.news


自带GPS系统,仰望星空的主人


据2016年8月《美国科学院论文集》最新的研究显示,屎壳郎现被证实是一种使用银河系光线导航的昆虫。它们可以利用太阳,月亮,偏振光,甚至是银河进行定位。


研究表明,昼行性屎壳郎会在白天利用太阳导航,夜间则利用月亮。


研究人员测量了三种蜣螂(用不同颜色的线表示)从圆心(左)滚动粪球时的笔直路径。

当蜣螂戴上遮光帽时(右上),直线滚动的能力被破坏如图右下

图:knowablemagazine.org


虽然屎壳郎的视力非常微弱,难以分辨星座的位置,但它们会利用大气层中分布的、由日光和月光产生的偏振光来导航。


且科学家发现它们在无月之夜,使用银河系光芒导航直线行走,从而确保它们不会推着粪球在粪堆和竞争者面前往返绕圈。


夜行性蜣螂在滚粪球时不仅可以利用月光

还可以利用银河系的光来引导它们的路径

图:knowablemagazine.org


这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种表现出这种能力的物种。人类手里的罗盘总是指向北方,而夜行性屎壳郎却拥有一个“动态罗盘”,这让它们能够适应变化的光线条件。


屎壳郎的“动态罗盘”

图:inf.new


屎壳郎推着粪球直线前行,对它们来说只是一种本能,而对于古埃及的人们来说,却是神的指引。古埃及人甚至将“圣甲虫”奉为太阳的象征,在埃及到处可见它的图腾商品、形象、文字。


可见屎壳郎不光大有用处,也大有奥妙,很值得我们研究,屎壳郎虽小,切不可轻视之,以后在路上遇到屎壳郎不妨观察下,毕竟他们也在玩转一个很大的世界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行星球 (ID:huanxingxingqiu),作者:木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