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改装与产品之道
2022-09-06 14:22

汽车改装与产品之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唐韧 (ID:RyanTang007),作者:唐韧,原文标题:《特殊需求》,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没有更新,后台有读者问我干嘛去了,这里简单说下:其实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研究如何改车上,也就是将我现在的车辆进行一些改装。因此,也需要花出几个 w。


当然,我不是改成那种炸街的款,而是在一些可能看起来不明显的地方做一些改进,比如刹车、避震、轮胎。


这个过程我倒是得到了一些启发,关于产品、关于学习、关于专业。


先说产品方面的启发。


当一款已经上线的产品开始稳定运行后,除了增加和删减功能外,还能做什么?


肯定有人会说,优化系统性能啊、升级技术架构啊、提升产品的可扩展性啊。没错,说白了这些都是隐性的特殊需求。


之所以说是隐性需求,是因为这些需求做完后在产品上是看不到的。之所以说是特殊需求,是因为这样的需求往往看起来价值没有那些显性需求高。


通常来说,很多团队另可把时间放在产品体验优化和功能创新上,也很少愿意投入资源去做这些隐性的特殊需求。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件 ROI 很难量化且投入产出可能会不成正比的事。


举个例子。


你的产品已经上线运行了一段时间,但产品内某个列表的加载速度稍微有点慢,但不影响使用。作为产品经理,你会去优化这个体验么?


所谓的优化,其实主要是技术实现方案上的改进,而产品功能本身不变。为此,你们可能需要投入一两个人花比较长的时间去做这个改进。


有的人认为这种优化可有可无,即便优化了,用户感知也不是很明显,快个 0.5 秒似乎意义不大。


也有人认为,在每次迭代时插入一些这样的需求很有必要,积少成多,体验是一个综合结果。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产品价值观问题,即产品主导者认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显性需求自然能带来比较明显的改观,这会体现在产品竞争力、商业化能力以及对业务的支持上。


而隐性的特殊需求往往见效比较慢,更多是用户在细微处的感受,这种感受会从量变引起质变,不过周期较长。


比如,两款同类型的产品,只注重显性需求的团队做出来的结果和同时关注隐性特殊需求的团队做出来的结果,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就会产生很大的区别。


对于这种区别,用户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们每天都在感受,感受来自产品细微之处的改进。


这就和改车一样,改个刹车就是将原有的刹车替换掉,升级一款性能更好的产品,目的是得到更好的制动效果。


改个避震就是将支撑车辆的主体换掉,目的是获得更好的支撑性和避震效果。这种避震是装在车轮胎后面的,从车外看不到,但换成好产品后,体验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虽然看起来不是很明显,但对于驾驶者和乘坐者来说,这种差异往往能很直接体现出来。


对于改车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已经花了这么多钱买车了还要花钱去改?一个直观的对比,买房后刷白墙铺水泥地可以住,精装修也可以住。居住属性没变,但体验差异巨大。


有个朋友说了句话,他说改车的目的就是你可以花更少的钱体验到更贵的车的效果。当然,这里也要说下,不鼓励非法改装和乱改。


再说下学习方面得到的启发。


在研究改车之前,我对于改车的理解就是换零件、改外观、调性能,可真正深入研究之后才发现,里面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所以,这两天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消化。我弟正好在这方面有比较多的研究,从他那我也了解到很多。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对学习方法的启发呢?这里我说几点。


第一,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学习的最有效方法是找到一个在这方面专业的人请教,没有之一。


如果我自己去百度、小红书、抖音、汽车论坛搜集信息和资料,那估计会浪费很多时间并走不少弯路。


找我弟直接问,他会给出很多有效建议,节省时间的同时也不容易走弯路。


第二,学习一定是有一个过程的,而且是一定要伴随着思考的,你会探索出很多不曾注意到的新领域。


还是举个例子。在研究轮胎的过程中有几个数据,分别是轮胎宽度、扁平比、轮毂大小,另外就是 J 值和 ET 值。



对车不了解的读者看到这几个数据肯定一脸懵,但大多数人应该对轮胎宽度和轮毂大小应该还是有所了解。


这几个数一般都印在轮胎外壁上,比如下面这个 235/35/20 的轮胎,意思就是 235 的宽度,单位 mm。而 35 代表扁平比,可以理解为轮胎外侧到轮毂之间的厚度,20 就是轮毂尺寸,一般用寸作为单位。



搞明白了这个关系,接下来还有两个数据,分别是 J 值和 ET 值,这是两个隐性的特殊需求参数。J 值可以理解为轮毂宽度,而 ET 值就可以理解为整个轮胎装好后凸出车的距离。



你们在路上应该见过一些姿态很好看的车,比如底盘低、轮毂大、轮胎显得很饱满。其实,这种效果就是根据上面这几个参数调出来的。


有人说,自己不是专业的,如果要改车需要懂这些么?


相信我,如果你真的喜欢车,开始接触改车,这些东西你都会想去了解和学习,因为很有趣。学习的过程就是这样,从不懂到初步了解,从初步了解到逐渐熟悉,从熟悉到专业,这是一个过程。


最后简单说下专业方面得到的启发。


术业有专攻,这句话一点都不错。


不过,这句话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你在某一个领域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这是构建专业能力的前提。


现在很多人想做副业,但他们连对自己想做的方向都不够专业。一个不专业的领域,然后想从中赚到钱,显然逻辑都不对。


因此,不管是副业也好、工作也罢,体现自己核心竞争力和价值的就是你的专业程度。而衡量专业程度的因素,就是你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


从来没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大多数都是背后不为人知的努力。


识别并满足特殊需求,很有意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唐韧 (ID:RyanTang007),作者:唐韧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